前不久,京剧名家史依弘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名校传播京剧。她手把手地教授手眼身法步,并与来自各地的京剧爱好者探讨京剧所根植的中国文化。回沪后,她与记者聊起这次美国之行的感悟与收获。
来源:海外网5月30日,巴基斯坦、芬兰、日本、巴拿马、巴哈马、埃及、约旦、泰国、柬埔寨等驻华使馆、旅游办事处及媒体人员在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空间参加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北方昆曲剧院承办,全国政协京昆室、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的驻华使节艺术沙龙专场
本报记者 周 欢铃声响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三小学寻梦曲苑戏曲社团的学生快步跑进学校戏曲练功房,整齐地排好队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抚州采茶戏的唱腔和形体两项基本功,来理解、体会戏曲表演‘字清、情真’的要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爱上中国风,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90后留学生:洪婉晴。她的父母是第四代印尼华人,祖籍是我国福建省。她目前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针灸专业,除了最拿手的望闻问切、针灸和拔罐,她还在生活中接触并爱上了川剧。
【学术争鸣】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媒介的发展不断丰富着戏曲的传播路径——以纸为媒,戏曲剧本、唱词经过刊印累世流传;以电视电影为媒,观众不用走进剧场就能欣赏戏曲;以手机、互联网等为媒,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大量戏曲短视频、直播、音频、公众号推文等不断涌现,人们可以利用碎片
圣凯瑟琳街笔直、没有拐角,人们走出金灿灿的老佛爷百货,逛过几家高端商店,或许会在一个礼拜日的午后,听到波尔多大剧院门前传来中国的弦音。在波尔多这个法国西南部的城市里,有着欧洲最长的商业街道,街头表演一个挨一个。这边是街舞、唱歌,那边拉小提琴、弹吉他。
二〇二三年六月,第十届布里斯班中国文化节,布里斯班昆曲社成员表演《牡丹亭·皂角袍》。受访者供图昆曲,是我国第一批口述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尤梅俊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第一批学习昆曲的学生,在退休后致力于传承昆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