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60万老兵背井离乡去台湾,修公路、种果园却被人蔑称作“老芋仔”,甚至连结婚自由都没有。这些台湾老兵究竟度过了怎样难熬的晚年生活?他们如今是否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故土?
来源:新华社“古人说‘近乡情怯’,既感觉熟悉,又感觉陌生,就是我心情的写照。”返回台湾前夜,唐藩松老人亲手写下回乡探亲感言。家乡的景观风物,已与82年前大相径庭。看着越来越好的家乡,他亲手写下深刻思念:“游览童年时期的故地风情,看到乡土建设皆面目一新,远非昔可比。
泛黄的信纸上,墨迹已经模糊,依稀可见娟秀的字迹:“君此去,山高水长,望君珍重,盼君早归……”1949年,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无数人奔向未知的远方,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那一年,陈秀英的丈夫,一位年轻的国民党士兵,跟随部队渡过海峡,从此音讯全无。
3月11日下午6时49分,由台北飞往青岛的山东航空SC4086航班缓缓降落胶东国际机场。中国台湾志愿者刘德文走下飞机,这次他背来两位去台老兵的骨灰,其中一位老兵名叫刘吉泰,山东即墨人。上世纪40年代末,在时代的洪流中,老人远离了故乡和亲人,“回家”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骨灰坛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它们被刘德文装进书包里,行走的时候,通常被他反背在胸前,避免磕碰,同时也象征着尊重,“长者在前”。坐飞机前,刘德文会多买一张票,航程中将骨灰坛放在邻座,系好安全带。离开台湾时,他会对着坛子念叨;落地大陆时,他也会低语几声。
“古人说:‘近乡情怯’既感觉熟悉,又感觉陌生就是我心情的写照”返回台湾前夜唐藩松老人亲手写下回乡探亲感言家乡的景观风物,已与82年前大相径庭看着越来越好的家乡他亲手写下深刻思念“游览童年时期的故地风情看到乡土建设皆面目一新,远非昔可比人民生活环境,也有极大的改善和进步感觉非常欣慰
两位去台老兵的“乡愁”有多重?在他的身上是24公斤“灵魂摆渡人”刘德文11日抵青,送两位山东籍去台老兵“回家”3月11日晚7时30分,在胶东国际机场国际、港澳台到达出口,走来一位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前胸和后背各背着一个沉甸甸的红色双肩包。
海报新闻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叶落归根,是不少赴台老兵临终前唯一的心愿。3月11日晚,在“灵魂摆渡人”刘德文的帮助下,山东青岛籍赴台老兵的骨灰重回故土,与其家人“重逢”。据了解,刘德文此行还带回一名潍坊籍老兵的骨灰,并于12日前往潍坊,帮助老人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