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紧逼,随着战局起伏,两种论调甚嚣尘上:既有鼓吹“战必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者,亦有宣扬“只要打三个月,战争就可解决”的“速胜论”者。就在此时,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
早在1936年7月,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时,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他还向斯诺谈到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1937年,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又说过,中日之间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
1938年5月,毛主席一头扎进窑洞里埋头写作,这一写就是整整七天。在这个七天里,毛主席没有出门,也没有睡觉,除了每日两顿稀饭和咸菜外,唯一能缓解疲劳的就是劣质的纸烟,七天七夜不睡觉,就是铁人也扛不住啊,最终,毛主席写出了旷日巨作——《论持久战》。
引言什么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古今中外的第一阳谋,至今无一人可解,甚至当初日本军方的高层都在研究,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法破解。什么是《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毛主席在1938年撰写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理论著作,被世人广泛认为是千古第一的阳谋。
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是毛主席在其煌煌巨著《论持久战》的定论。抗战的结果,完全按照他的预判进行。所以,他是伟人。具有高瞻远瞩的定力和预测力。
上个世纪的我国经历了不少的战乱,而这些战乱都是为了我国能够获得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时间最长的战役要数抗日战争了,整整打了十四年之久,不过好在最后此次战役我国取得了胜利,现在回头看这场战役,我国其实是十分不易的。
抗日战争时期,“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盛行,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抗战形势的正确认识,人们对抗日战争的前途、策略和方式等问题存在诸多困惑,急需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引导。-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艰苦的破窑洞中,仅用九天时间便写成《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