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爷爷在任洼子召开的全大队社员大会上,进行忆苦思甜报告,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尤其是说到1929年,母亲带着他逃荒的前一天,将2个妹妹活活弃于崾岘口大杨树下的这一悲惨事件时,泣不成声,参会人员无不泪流满面,社员们受到了深刻教育。
题:从亲历屈辱到尽享安宁——亲历“七七事变”耄耋老人宣讲抗战历史。头顶遮阳帽,漫步卢沟桥,触摸石狮子,作为“七七事变”的亲历者,90岁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荣誉获得者郑福来老人,为了让后人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仍坚持在炎炎夏日中,向来往的游客介绍他眼中的抗战故事。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养分,连日来,各地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革命旧址、纪念馆等成为党史教育学习的生动课堂。
家住南京燕子矶的95岁老人王广珍,此前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讲述了父亲惨遭日军杀害的悲惨经历。3月11日,记者获悉,关于这段历史找到了书面记载。在2007年“幸存者调查口述续编”找到记载1937年的冬天,家住南京杨梅塘的王广珍才6岁。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站在雪地里,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我们用双脚用了一年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这才是真正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84年前,“七七事变”爆发,当时年仅6岁的郑福来老人的家,就住在卢沟桥西,离那儿不足50米,当时惨烈的场景让老人至今难忘,据老人讲述,当晚枪炮声震耳欲聋,差不多响了一宿,白天还和自己玩耍的小伙伴当晚就被炮弹炸死了,树林里摆满了国民革命军第29军抗日战士的尸体,还有很多其他乡亲被侵略者残忍杀害了,卢沟桥和宛平城门上的弹痕见证了这段历史。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文/摄)“父亲被日本人打了一枪,肠子都出来了,恨啊家都没了。”2月24日,家住南京燕子矶的95岁老人王广珍向现代快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童年遭遇。即使过去88年,揭开这道伤疤老人仍然忍不住落泪。
央视网消息:硬朗的腰板,矫健的步伐,声音高亢,讲话干脆利落,在北京南二环一处普通的住宅楼里,97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接受了央视网记者的采访。焦润坤家里布置简单,奖牌、纪念章、红花、老照片被摆放在书桌上,他仍然保持着老一辈革命者特有的艰苦朴素。
28日,影片在汉公映,老兵们的讲述、真实的历史细节,让观众从另一个维度走入了70多年前的血与泪、青春与遗憾。在4年时间里,《1950他们正年轻》剧组走访了50余位志愿军老兵,影片呈现了其中26位的讲述。
93岁的抗日老兵回忆到1937年8月在上海罗店同日军战斗的情形时,他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抗日老兵王中领1917年出生在江苏睢宁县双沟镇,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母亲在他12岁那年就不幸去世了,母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就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