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近日,云南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南溪镇成功放归三只斑头鸺鹠。据了解,这三只小可爱是前段时间被河口热心市民救助,并在临时救助站接受多日悉心照料,经专业人员评估确认,身体状况良好且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被重新放归大自然的怀抱。
云南新平漠沙镇阿迪村蓝喉栗头蜂虎鸟是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活在東南亞一帶,以蝴蝶、蜻蜓、蛾類、甲虫等為食物來源。一般在“懸崖沙壁”上挖洞筑巢,哺育后代。在陽光照射下,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
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
8月21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热带雨林里,生态摄影师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花冠皱盔犀鸟母子先后出巢的影像。上午9时7分,“鸟妈妈”率先出巢。9时31分,新生的雄性雏鸟也相继出巢。
江津融媒体中心 10月15日,由区林业局、重庆动物园、区法院组织的猛禽放飞活动在珞璜镇云篆山山顶举行,共有5只凤头鹰回归大自然。凤头鹰,别名叫凤头苍鹰。鸟纲鹰形目鹰科中等猛禽,体长40-48厘米。常栖息在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和山脚林缘地带,多单独活动,飞行缓慢。
“哇!这只鹰看着好精神!”“飞到树上了,站着舍不得走呢!”在江津区珞璜镇云篆山山顶,一只只凤头鹰在众人的注视下展翅高飞,重新回到了它们本应翱翔的蓝天。围观放飞活动的群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赞叹声此起彼伏。
五通桥区人民检察院、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宜宾市屏山县境内,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四川山鹧鸪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除了四川山鹧鸪,还有白鹇、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雉科鸟类。
12月17日,浏阳市经开区,红胁蓝尾鸲站立在枝头。红胁蓝尾鸲是食虫鸟,主要以一些重要森林害虫为食,对森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红胁蓝尾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1日电(沈丹)“警察同志,有两只长相奇特的鸟飞到我家院子里来了,你们来看看吧!”6月27日,温宿县公安局南城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李女士报警,称自家院子里飞进来两只小鸟,因其形态并不常见,猜测可能是野生保护动物,请求派出所处理。接警后,民警曹建华立即赶往现场。
近日,在有“中国犀鸟谷”之称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洪崩河片区,记者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花冠皱盔犀鸟母子先后出巢的珍贵影像。出巢过程中,树巢外的雄犀鸟率先啄开部分封巢的泥土,树巢里的雌犀鸟也开始从里往外清理封巢的泥土。
图为丘鹬鸟现身南京扬子晚报网1月14日讯(通讯员 武家敏 记者 梅建明)近日,南京酷爱拍鸟的市民朱先生,在明孝陵一水溪旁,意外发现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丘鹬,正在水溪边大秀抓蚯蚓的绝活。图为丘鹬鸟现身南京丘鹬鸟,被称为是“世界上飞得最慢的鸟”,其体长35厘米,是一种涉禽。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8日电 (何艳)12月15日,汶川县绵虒镇派出所民警将一只受到惊吓的野生鸟类上报给绵虒镇林业管护站,据了解,该鸟是大禹村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捡到的,为保护其安全及时将其送至镇派出所。经过确认,该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鹰。放飞现场。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31日电(叶小燕)近日,贵港市森林公安局联合林业部门放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45只、鹊鸲2只。据悉,在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贵港市森林公安局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鹊鸲一批,为护航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