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粮食消费国,以占全球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多的人口,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任务尤为艰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原标题: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农业未来乡村振兴缺地、缺钱、缺人,最关键的是缺高素质的带头人。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力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农业的现在和未来。《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日前发布。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和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既需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依靠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大力培育发展与传统农户不同但又联系紧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加快实现有效衔接搭建桥梁。
_______________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特别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根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要求,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2月10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农委召开全体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通报了省十三届人大农委工作情况,传达了省十四届人大农委2023年工作计划,并就做好委员会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11月1日,人社部官方微信发布的《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农民职称》一文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河北省石家庄市日前出台《石家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和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在10月14日通过职称评审,成为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辞去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回到家乡的田间地头。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镇江的“新农人”代表魏巧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农业后继有人,让更多年轻人投身“三农”工作,培育出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魏巧一直在履职呼吁,并推动出台人才下乡的政策机制。
□唐齐 郑彦随着时代的变化,大量的农民离开了家乡外出务工,许多地方劳动力短缺、耕地撂荒,“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就需要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农田规模化机械化,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