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相信大家对龙胆草这味药并不陌生,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龙胆草作为君药,来治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的基本病机是肝胆气机阻滞、中焦湿热蕴结。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为主。
大家好,我是中医靳冬。经常有患者问我,自己好好的为啥会得胆囊息肉?在中医理论中,胆囊息肉被归类为“积聚”。对于人体来讲,胆囊息肉就是一堆气滞、血瘀、痰湿的邪毒实体,发病原因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有些人情绪易怒、思虑过度,导致肝气郁结。
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都会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右胁疼痛或隐痛,而且反复发作,同时呢,还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比如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那么,中医到底是如何治疗的呢?接下来,我结合一个病例来给大家讲一讲,认真听完,尤其是最后一点,或许对你有帮助。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胆囊息肉的成因有多种,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密相关。于是,有人疑惑:若我调整饮食、改善习惯、积极运动,胆囊息肉能否自行消退?那肯定是做不到的,如果一直不管它,息肉可能逐渐增大,甚至引发胆囊炎等并发症。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的形成,在中医看来与体内痰瘀湿热毒邪的堆积有关。这些毒邪长期得不到清除,就会逐渐在胆道内堆积,形成各种病变。其中,胆囊炎是由于湿热瘀阻引发的炎症,胆结石则是湿热灼烧津液形成的,而胆囊息肉则是湿气久聚、化痰生瘀、互相包裹生成的。
胆囊息肉在中医视角下,往往被视为湿热与瘀血交织的产物,但这绝非普通的湿热所能比拟,胆囊息肉所蕴含的湿热属于深沉且顽固的类型,中医常将其类比为“湿热瘀结”或“湿热痞块”,治疗时需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以期将湿热瘀结从根源上拔除。针对胆囊息肉,我倾向于使用金钱草来清热利湿、排石解毒,它对于胆道系统的湿热症状尤为有效。
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胆囊长了息肉,光靠吃药可不行,还得在吃吃喝喝和日常生活习惯上下功夫,这就叫做“治疗靠三分,养护占七分”。中医角度看,胆囊息肉多半是因为体内脏腑的气血出了问题,比如吃太多油腻、甜食,伤了脾胃,脾胃不好,身体里的水分和湿气就排不出去,慢慢就变成了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