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量子霍尔效应的相关研究曾经三获诺奖,一次是二维电子系统中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另一次是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这两次发现都是在强磁场情况下产生的现象。还有一次则是与量子霍尔效应相关的理论发现。发表期刊网页的截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发的Plasmonium型超导高非简谐性光学谐振器阵列,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反常分数量子霍尔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等科研人员,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这是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进行量子物态和量子计算研究的重要进展。
中新社合肥5月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相关成果以长文的形式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张泉)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高效开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今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跃迁型(Plasmonium)超导高非简谐性光学谐振器阵列,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
编译 | 冯维维Science, VOLUME 385, ISSUE 6709, 9 AUG 2024《科学》,第385卷,6709期,2024年8月9日生命科学Life ScienceEngineered deletions of HIV replicate condition
来源:【濮阳日报】新华社记者 张泉 顾天成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他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致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取得了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一个人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