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13日,孙中山“派胡汉民等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汪精卫授党史,胡汉民授党义,戴季陶、邵元冲授政治、经济各课程”,黄埔军校政治部正式成立。到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毕业,共有三位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他们的籍贯均为浙江。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4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法支部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为讨伐军阀陈炯明举行第一次东征。图为东江群众为东征军送茶水。
第一期学生共470名,合组学生总队,邓演达为总队长,下面分编第一、二、三、四队,统为步兵科。当时王尔琢分在第一队,我和黄鳌、贺声洋都在第二队,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周士第将军及原国民党将领黄维、李奇中将军等也都在第二队。
《黄埔军校史(1924—1927)》 曾庆榴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以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广州黄埔岛原广东陆军小学、海军学校旧址为校址。以故,陆军军官学校又被称为黄埔军校。
1953年,周恩来为缅怀一位亲密战友,亲手抄录战友的一首遗作《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位亲密战友,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他于1931年在南京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1917年夏天,一个下南洋两年的青年人从马来西亚回国,他选择学习军事,考取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这两个人都是20多岁,身强力壮,虽然个头不高,却有一手高超的劈刀术,常与他人比试身手,连续劈败了多个教官后便趾高气扬,自诩为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