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和央视新闻新媒体4月3日起陆续推出五集纪录片《这五年》,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五年故事,真实记录生活。今天(4月11日)播出第五集《春暖花开去见你》。人生路上,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突然的天气变化,但只要记得“狂风暴雨会停歇”、“记得春暖艳阳天,你我就相见”!
民勤7月,青土湖旁,阵阵大风吹过,未见明显沙尘。“我们青土湖附近风很大,但是你看,今天空气中扬尘并不多。这要放在以前,早就形成小沙尘暴了。”57岁的何德荣俯身仔细观察着草方格沙障内一株梭梭的长势,远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公路沿线,梭梭林绿意盎然。
植树节即将到来,环保是当下“时尚”的话题。为了将环保理念传递到孩子们心中,近日,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将“环保达人”请进校园,为师生开了一堂主题宣讲课。活动主讲人是来自甘肃省民勤县的马俊河,目前担任甘肃省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很多环保界人士,都听说过这位“种梭梭的马哥”。
青年志愿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生态林基地进行义务植树时合影(2月27日摄)。新华社发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中国“Z世代”年轻人助力植树治沙公益行动新华社记者田颖、张文静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甘肃民勤人马俊河如今成了“网红”。他以网名“种梭梭的马哥”被8万余名社交媒体粉丝熟知。
文/摄 明月在腾格里沙漠中,经常会看到一人多高的沙生植物梭梭。梭梭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风沙,既能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是温带荒漠中重要的固沙植物。在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中,也有一群像梭梭一样扎根大漠的人。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原本为一片沙漠。通过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林场职工的努力,这里不仅变成了绿水青山,还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八步沙如何披上了绿装?当地村民又是如何以沙生“金”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李洪(西华师范大学)“请到民勤种棵树。”事情起因是综艺节目《种地吧》的十位少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与当地居民和大学生共同种下18万棵梭梭树。随着节目播出,民勤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自发参与到治沙行列,感受沙漠治理的不易,以绵薄之力助力当地振兴。
梭梭树是苋科梭梭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具有耐寒、抗热、抗旱、抗盐碱、抗风沙的特性,能适应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的沙漠气候,在气温高达40摄氏度,地表温度达到60到70摄氏度甚至80摄氏度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也可以忍受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
“请到民勤种棵树。”事情起因是综艺节目《种地吧》的十位少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与当地居民和大学生共同种下18万棵梭梭树。随着节目播出,民勤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自发参与到治沙行列,感受沙漠治理的不易,以绵薄之力助力当地振兴。“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而他们选择克服种种艰难,将这群孩子在沙漠中“养活”……新疆巴州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县城三面环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城”。这里有一支老兵治沙队,他们在沙漠中植绿超过万亩,其间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又将如何持续下去?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富承璘初春时节,一排排挺拔的梭梭树苗在寒风中傲然挺立,仿佛一个个坚强的哨兵,守护着甘肃民勤县这片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张雨欣指着挂有自己网名吊牌的梭梭树苗,兴奋地说:“才两年,没想到我种的梭梭长这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