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升、李家林)1月2日,走进擂鼓镇烟墩梓村千亩生态茶园,一片片翠绿的茶园从山脚延伸至山顶,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整个茶园水雾弥漫,宛如仙境。茶园负责人谌德新告诉笔者,这是茶园今年新建设安装的“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正在进行喷灌。
【人物介绍】胡小凤,55岁,武昌首义广场南广场园林班长,从事绿化养护14年。她“发明”的一种移动喷灌装置解决了景观草坪和绿篱浇灌难题,大大减轻了园林工人浇水抗旱的强度和压力。这种“抗旱神器”在首义广场一直沿用了6年。胡小凤在草坪安插移动喷灌装置。
工作人员正在灌装抗旱蓄水袋。王涵平摄“这样守护苗木的方式还是头一次见,现在城市管理不仅技术专业精细化,而且充满了智慧。”日前,许昌市民罗彦斌看到,路边个头低、枝叶稀疏的苗木根部的树坑内都放置“小水袋”进行补水,不由地为绿化管养的做法点赞。
文 | 段运红在国家对土地流转的大力推广与支持下,土地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已经势不可挡。如今,在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初现成效,比如黑龙江有的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已经达到2万多亩,即使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比如安徽等地,也出现了1000余亩的流转规模。
眼下正值“三夏”农忙时节,各地的农户正因地制宜,抢抓农时,田间沃野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夏粮对奠定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为确保稳产高产、颗粒归仓,多地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一组“新词”,一起看“三夏”生产中展现出的科技范。“网约农机”手机点一点,农机就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