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3月15日消息(记者 鲁启兰 通讯员 黄海玲)南繁育种作为农业科研的关键环节,主要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冬春季节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昌江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农时,全力开展南繁育种工作,为农业种业发展注入崭新动力。广凌公司育种田。
海南农垦企业与昌江共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垦地携手,连片造大田■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沃野茵茵,稻浪滚滚。2月20日,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垦地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内,一望无际的连片稻田诉说着春日的喜悦。
2月4日,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实验室成员正在公司分子实验室做分子实验。 李港 摄中新网三亚2月5日电 (记者 王晓斌)2月4日立春日,国内大部分地区尚在春寒料峭之时,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内,年前播种的水稻正在抽穗,玉米处于授粉关键期。
“我们正在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复工,争取2023年底全部完工,到时候一个以南繁育制种与热带农产品加工为基础,集农业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南繁产业科技示范园将为昌江乃至海南西部的农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南海之滨艳阳高照,海南三亚迎来南繁育种季。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基地一处大棚,围绕葡萄的“专家会诊”火热进行。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拿着园艺剪,时而查看葡萄长势,时而上手剪枝,频频向基地管理人员询问前期栽培管理情况。大棚闷热,他的汗水早已浸湿衣衫。
3月15日,CCTV-13新闻频道播发报道《海南 春天的中国 南繁育种基地迎来棉种采收季》,提及在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正迎来一年当中最繁忙的时节,棉花等作物经过一个冬季的生长已经成熟了,科研人员正在田间地头采收制种。
南海网8月21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 通讯员 黄海玲)水产种业是渔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昌江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提质,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农业科研企业建设种质研究所,大力发展水产南繁种业,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海南代表谈南繁育种:既要“追太阳”也要“追市场”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夏天“不知道‘南繁’一词有多少记者了解,在词典里都查不到。”7日下午,海南代表团开放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凡代表一开口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昌江黎族自治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坚持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精准聚焦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靶向释放农业企业政策红利,坚持以精细化服务助力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为昌江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好“税”顾问、注入“税”力量。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记者 赵健敏 利声富 马子涛芒种至,农事忙。在北方,从海南带回去的南繁种子新一季制种正有序推进;在海南,有些南繁科技人员也开始了新一代繁育工作。60多年来,累计已超过60万人次汇聚海南进行南繁育制种。
新华网海口1月24日电 题:海南昌江:从“黑灰”向“蓝绿”加速转型新华网记者 曹滢昌江的木棉花就要红了。每年二、三月份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木棉花盛开的时候。“春赏木棉红”,意味着昌江全域全季旅游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座位于海南岛西岸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深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之痛。
海南农垦企业成功培育供应商超品种海垦粉玉1号,即将供应华北市场4年8代,养成“定制”好番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2月20日,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峨港村,海南农垦南繁番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齐整的田垄间,秧蔓沿着爬架生长,缠成一片绿,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番茄挂满枝头,喜人的丰收近
农历除夕,在中国农业大学南繁育种基地,王乙霏刚完成一片地的玉米授粉,他请同学拍下照片发给家人,“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王乙霏是中国农大农学院博士生,今年已经是他第4年在三亚的试验田里过春节了。海南三亚气候条件特殊,非常适宜作物的生长和育种。
昌江奋力走出一条彰显山海黎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原则,打好现代产业基础,精准谋划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做强以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努力向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迈进,还将发挥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四个重要增长极”作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