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2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邓涛和尚文团队在柔性封装材料与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Liquid metal-based soft, hermetic, and wireless-communicable seals for stretchable systems”为题,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6日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由上海交大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肖湘带队的上海交大“四人深海科考团队”,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结束了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深渊科考任务,5日顺利返航抵达三亚。
从单一技术体系到跨学科知识框架建立,从投融资视角深入前沿科技,从组团实践历练融合共创……最近,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技术转移硕士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徐汇校区浩然高科技大厦举行,全国首批拥有技术转移专业学位的专门人才肩负使命投身科创热海。
线粒体自噬是一个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的过程,其功能是维持线粒体的稳态。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湖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杨侃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上发表了题为“Mitophagy in neurological disease pathogenesis”的综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杨夕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11月23日晚,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科学之夜暨睿远科技大奖颁奖典礼举行。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和第一届“睿远青年科技奖”颁发,五位杰出科学家和七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首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实践》负责人,曾获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指导学生科创竞赛获得RoboMaster、RoboCup、VEX等各类赛事30余项全国冠军/世界冠军。
11月14日,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举行。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