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画笔下的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化人物,通过这个人物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千万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这套书是中学时期逛旧书摊时候购买的,当时老板一本要价5角钱,一套10本,花了我5元巨款。
1、孤苦伶仃2、渡河求生3、河中遇救4、获得温暖5、练习撒网6、意外收获7、争渡行凶8、前倨后恭9、不白之冤10、想去上海11、出口冤气12、美梦幻灭13、虚有其表14、也是平的15、舒服的床16、好梦不长17、弹簧门外18、嘴不能食19、威胁之下20、饥不择食21、穷途末路22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在上海流浪儿童的悲惨生活,在1949年10月1日作为贺礼片在全国公开上映,电影上映后连放两个月,依旧场场爆满,是新中国第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出了新中国第一个最具影响力的童星。
9月7日下午3时,经典儿童电影《三毛流浪记》将与粉丝们线上有约。1949年问世的儿童电影《三毛流浪记》,改编自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同名连环画,由赵明、严恭执导,阳翰笙编剧,王龙基主演,影片讲述了小男孩三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上海独自生活的困苦与辛酸,展现了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1。有三毛,老渔夫,大兵,有钱人,大妈,丝丝,老板,女人,女孩等人物。我最喜欢里面的三毛,三毛是个孤儿到处流浪,他没有爸爸妈妈,没人关爱,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擦过皮鞋,做过伙计,忙得不可开交,稍微慢一点,就要挨打挨骂。
三毛流浪记的故事还是小时候在黑白电视上看过,不过长大后那点记忆也变得模糊了,最近在家翻阅整理书籍,在一角落里放着一本闲书,时间都给它的上面镀了一层灰尘,许是许久未打开了,拿起轻轻掸了掸灰,露出了它的名字《三毛流浪记》。
解放前的上海滩,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风靡大街小巷,精灵古怪的“小三毛”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在众多版本中,1949年由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三毛流浪记》是最早的一版,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故事片,也是被很多人认为是最贴近漫画原作的一版。
春分后的第一个周六,在书香芬芳的徐家汇书院,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徐家汇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一场“画里画外——忆述三毛漫画背后的故事”讲座,特别邀请“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先生,为成年读者和中小学生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漫画之旅。
【前言】1949年12月,解放后上海的第一部故事片《三毛流浪记》上映。从此,流浪儿童三毛的形象,根生在几代中国人心中。旧社会积贫积弱,广大贫苦儿童命途多舛。他们冻死街头,流离失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灰暗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