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手机响个不停,找蒋世学开溜索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手机一天也响不了几声。“大桥通了,路修到家门口,坐汽车很便利,谁还坐晃晃悠悠的溜索过江呢?”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村民蒋世学望着横跨金沙江的溜索及大桥说。75岁的蒋世学居住在西南大山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次听说怒江大峡谷有几百座桥,我还半信半疑。直到从六库到丙中洛,见到了大小长短、新旧坚残无数座桥横跨湍流之上,我才默默地相信了。逆水北上,一路高山,一路激流,一路大峡谷。今天走的是高黎贡,明天碾过的又是碧罗雪;一会江左,一会江右。
2011年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国家关心支持下,分两批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流域开展“溜索改桥”工程,将42对溜索改造成36座跨江桥梁,为边疆人民架起了一座座产业桥、致富桥、幸福桥,彻底解决了群众过江难问题,改善了州内路网结构,加快了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脱贫致富步伐。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策划,笔者与云南日报新媒体的同事们一头扎进怒江大峡谷,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米村桥马嘎村小组村民、驻村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记录下了新溜索诞生的始末——“以前,我们最害怕过怒江上的溜索,因为那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现在,溜索建在高山上、峡谷间,成为帮助我们产业运输,实现增收致富的‘金桥银桥’。”
盛夏出游去哪里?人多拥挤的网红景区,立刻被我们一致抛弃。决定开车自驾进云南——走怒江,闯荡一下传说“最难走”的219国道,去体验一下“丙察察线”(指滇藏公路建设里滇藏新通道里面的丙察察路段,即丙察察公路)的滋味。途经云南怒江州,我们就一直沿着怒江大峡谷穿行。
这个被收藏在博物馆里黑黝黝的木坨是什么东西呢?它是溜索的重要部件——溜邦,也叫溜板。一条绳子或钢索从溜邦里穿过去,两头连接着大河或大峡谷的两岸,乘坐溜索的人或者货物就能通过了。溜索,过去是云南怒江大峡谷两岸各民族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它是代表怒江曾经贫困的一个重要符号。
日前,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举行的一次跨校教研活动中,几位教师围绕小说大单元教学上了展示课。在研讨中,与会教师达成如下共识: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大单元教学不仅需要大概念统领,还需要大任务推进,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真正有获得感。
1 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或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折腰【zhé yāo】弯腰行礼,通常是指失去自尊。风骚【fēng sāo】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也借指文采、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