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张馨予) 在许昌市襄城县紫云山北麓有个古朴的村庄,与别的村不同,这里除了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就是红石的世界,它就是雷洞村。11月10日,大河网记者跟随“我眼中的十四五”采访团来到这里一睹它的风采。
没路,去趟县城要一晌儿,还得“借道”别的村;没物,山坡地种点小麦玉米,基本靠天收;没人,男女都往外“嫁”,与老杨同龄的男劳力有不少去别的村当了上门女婿。2014年建档立卡时,村里有622人,比上世纪90年代少了10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83户285人。脱贫攻坚战打响,雷洞村人看到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郑志磊“我每天都要经过这段路,道路不平,确实难走,现在襄城县交通局开始整修,修好后通行就更方便了!”10月15日下午,途径G234兴阳线姜店至许平界段的货运司机马师傅惊喜地发现,襄城县交通局已将道路东半幅临时隔档,正在路面洗刨施工。
近日,按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工作,确定了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冬日暖阳里,许昌市襄城县雷洞村的杨胜杰正招待外地来的客人,这两年他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起农家乐,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鄢陵县李孟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会民则感觉“腰杆更直了”,因为首宗“农地入市”后,社区净入账300万元……在河南省许昌市,改革实践正覆盖乡村阔野,改革红利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通讯员 许文博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许昌胖东来、曹魏古城、神垕古镇等网红打卡地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前不久落幕的许昌第十四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223.25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17.
每逢节假日,襄城县北姚村和雷洞村内热闹非凡,依托山村旅游带来了名气,也为村民脱贫致富打造了金算盘。闲置老宅开起民宿,村民打起“金算盘”11月10日,踏着秋叶沙沙声,“我眼中的十四五”采访团来到了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依靠紫云山的地理优势,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美。
雷洞村位于许昌西南角襄城县紫云镇,“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曾经是“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的“三难”村。在许昌市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中,这个小山村发展生态旅游,“变身”美丽和谐的乡村旅游特色村:一排排新式民居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通达四方,一片片绿林散落山间…
许昌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游、田园游。图为襄城县的乡野花海。 朝阳 摄土地活,城乡融。改造后的北海公园附近成了安家乐土。 乔利峰 摄小朋友在建安区银杏广场玩耍。 牛书培 摄神垕老街游。 朝阳 摄□本报记者王平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本报记者 王平依山而建的民居参差错落,斑驳的红石渡槽穿村而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靠着农家乐,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紫云庄园老板杨胜杰一年收入10多万元,“咱农村有好环境,饭菜也好吃,很受城里人欢迎!”雷洞村曾是当地“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的“三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