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法帖选”共49种,是二玄社的主流精品系列,顾名思义为全彩制版印刷,全部采用册页装订,有的可以整册展平,有的则只可对页展开,册页封面为实绫装裱,外有白色硬纸质书套加彩印封套,一般均附讲解手册一本,除原装本外,册内各页帖旁有原文对照,损字均注出,标点断句齐全,细致处的用心确实令人钦佩。
初学唐楷由褚河南入手,比从欧阳询、虞世南入更少流弊。《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唐褚遂良书。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名家品评:明 盛时泰:《三藏圣教序》,世传二本,余赏评之,以为王书如干狐聚裘,痕迹俱无,褚书如孤蚕吐丝,文章具在。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
第四讲:显、覆、载、以、含、生。 显:“显”字左右结构,形成错落的关系,左高右低;“日”下面两“纟”均分,两者形态上略有区分,四点位在一条斜线上;右部“页”的点划偏左,横划之间空间平均分布,下部空间穿插;注意下部左右两点分别取平势和斜势,整体底边形成斜边。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孟法师碑》等。
第七讲:是、以、窥、天、鉴、地。书法密码微店是:“是”字整体字势开张,注意右边点划居上,给下面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形成明显的松紧关系,并且字的重心也能上提;从字外形来看,收放关系突出,形成了整体的左合右开的状态;注意最后捺划到即将收笔处改变方向。
《雁塔圣教序》,即《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共1463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
特约评改人:杨明臣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点评作品杨厚春楷书夫君子斗方 规格60cm×60cm杨厚春作品评语:此件作品主要取法《雁塔圣教序》,兼融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用笔肯定果决,疏朗挺括,轻松自然,结字空灵,方正中略取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