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高台上,一场高台舞狮正在上演,“孙猴”和“和尚”天外探天好不精彩,台下的人抬头看,却不见一根安全绳;法国艺术家联合会收藏的《山王图》曾在法国巴黎卢浮宫里被世界惊叹;中国傩城里传来傩戏面具的声响,道真仡佬傩戏唱起祈福迎祥的词调……9月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贵州、广西
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消息,经过近两年时间完成的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调研课题——《贵州傩文化古籍资料搜集整理与数字化制作》项目,日前顺利通过验收,此项目搜集到散藏民间的傩文化古籍文献328册,是贵州规模最大、收获数量最多的一次傩文化古籍资料搜集工作,评审专家对这一项目结题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给予较高评价。
阵阵锣鼓声响,声声哼唱悠悠。这是流传于“中国傩戏之乡”——贵州省德江县的傩堂戏。在古老的唱腔中,人们祈福安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王国华正在整理墙上的傩面具“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
傩戏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傩祭活动。最初,傩戏作为驱邪避灾、祈福纳祥的重要仪式,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傩戏不仅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也为研究中国戏剧、宗教和民俗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价值。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酬神娱人的楚巫文化贵州铜仁历来是个多民族地区,在这个民族百花园里,具有浓郁楚巫文化色彩的傩堂戏文化为神奇雄伟的武陵山脉注入了一份独特的神秘感。傩文化内容丰富,囊括了傩祭、傩戏、傩技等多种表现形式。
2024年2月19日,贵州铜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甘溪镇沙坝村,宁静的乡村被一阵激昂的鼓钹声打破。踏入村寨,竟是一场土家傩戏的精彩演绎。开坛礼请、立楼结界、架桥......这些神秘的傩戏节目在傩戏传承人堂屋里,如画卷般展开。
中新社贵州德江7月11日电 题:千年傩戏 梦回远古作者 周燕玲古老的腔调、威严的面具、粗犷的舞姿……大部分人眼里,神秘的傩戏与鬼神有关,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冉勇并不认同。7月初,40多名香港青少年到访贵州德江傩堂戏博物馆。
中新社贵州德江7月11日电 题:千年傩戏 梦回远古作者 周燕玲古老的腔调、威严的面具、粗犷的舞姿……大部分人眼里,神秘的傩戏与鬼神有关,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冉勇并不认同。7月初,40多名香港青少年到访贵州德江傩堂戏博物馆。
傩戏,被人们称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新晃侗族傩戏一一"咚咚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四路村)11月15日,笔者在中国传统村落四路村,见到了新晃侗族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龙景昌。龙景昌,今年78岁。
从接触傩戏到深爱傩戏再到传播傩戏,数十年时间里,秦发忠不断深入研究傩文化、屯堡文化、传统傩雕技法,逐渐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学徒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先后被评为首批贵州工匠、贵州省青年致富带头人、安顺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等,不仅带领父老乡亲把家乡文化做成产业,还成立了傩雕协会,建起了安顺屯堡傩雕文化艺术博物馆,开始向外界讲述“屯堡故事”。
图为杨云霞雕刻的傩面具。 周燕玲 摄中新网贵州沿河5月31日电 题:贵州傩面具女雕刻师:刀尖上展示千古神韵作者 周燕玲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蕴,至今仍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流传。
德江傩堂戏:展现古老民族民间风俗文化的原始剧种德江傩堂戏简介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展现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
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9日电(邹琴印)2月18日,2024年“探秘古思州·沿河过大年”非遗七天展民俗展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开幕式现场热闹非凡,山歌、花灯、打镏子等土家非遗文化展演轮番登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感受土家族传统文化魅力,共享非遗之美、共品非遗年味。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民族歌舞满列车1月16日,穿行在苗岭和武陵山的G2992次列车上,一阵阵如清泉般的歌声缓缓流淌。在5位演唱者默契配合下,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化作灵动的音符,由多声部交织而成美妙旋律,在旅客耳畔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