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银行负债端压力持续显现,存款流失及改善情况备受关注。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M1(狭义货币)增速有所回落,M2(广义货币)与M1剪刀差扩大。存款增速明显提升,其中,财政存款同比明显多增,居民和企业存款因春节错位等因素分别同比少增2万多亿元和少减1万多亿元。
新一期金融统计数据出炉。3月15日,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截至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5.72万元,同比增长9.0%。
在1月信贷、社融取得“开门红”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后,机构预期2月信贷增速或小幅回落,在政府债券的支撑下,2月社融增速或回升。中金公司银行研究团队预计,2月新增信贷约1.2万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5万亿元,贷款余额增速7.4%,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新华社上海3月12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魏倩)证券市场的“吸金”效应在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近日,央行披露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称“非银存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在预期引导作用下,市场对长期国债的热情有所降温,注意力转向中短期国债。市场做多中短期国债,被看作预期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随着银行存款“搬家”压力渐趋缓和,贷款“挤水分”短期扰动过后,提振有效融资需求仍需存贷款利率降息助力,这一背景下,近期市场对降准降息的讨论再起。
每经记者:陈植 每经编辑:张益铭春节后,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持续上行。截至2月18日19时,一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较春节前上涨约12个基点,达到1.872%,并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个基点。这背后,是春节后同业存单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双双大涨,带动收益率水涨船高。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近期商业银行已陆续披露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截至2月26日,208家商业银行2025年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合计22.1万亿,相比2024年初的备案额度增长19.5%。
当前,金融市场资金成本呈现结构性上升态势,短期资金利率高于中长期利率,形成倒挂现象。2月20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延续这一趋势,截至发稿,DR007、DR014和DR021利率分别为2.123%、2.040%和2.080%,均高于1个月期利率1.97%。
在2月最后一周央行持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并带动跨月当日资金面明显转松后,多家机构预计,3月初资金面大概率边际转松。东吴证券指出,考虑财政存款、现金走款和银行缴准因素后, 2025年3月几乎不存在流动性缺口,降准和降息的择机性增强。
财联社3月12日讯(编辑 杨斌)在重返“2.0时代”后,近期同业存单收益率高位震荡。尽管资金面边际转松,但受非银同业存款下降影响,今年银行对同业存单发行的依赖提升。3月,同业存单又迎到期高峰,规模近3万亿。机构预计,今年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将增加超过6万亿,供给压力到二季度才能缓和。
春节前夕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以呵护跨节流动性,资金面整体处于紧平衡格局,面对节后大量逆回购到期,资金面如何走以及央行在公开市场如何操作引发市场关注。春节后首周将有超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春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5日)公开市场有14135亿元逆回购到期。
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1.5%的固定利率开展4892亿元逆回购操作,对冲当日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带来的流动性回笼压力,确保银行体系资金充裕。年初以来,银行融出资金大幅下降,而货币基金与理财产品维持稳定的资金融出,导致市场资金结构出现新特点。
财联社2月5日讯(编辑 杨斌)春节假期归来,债市紧张的资金面并未显著好转。上午,短端国债利率普遍调整,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了2.5BP。考虑到节后逆回购到期量偏高,央行对资金面态度偏向于呵护而非过度宽松,机构预计资金面仍是“量稳价高”格局,体感松松紧紧。
本报记者 熊 悦春节假期后,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出上扬态势。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一年期AAA评级同业存单发行收益率为1.90%,较春节假期前(1月27日)上涨2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