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联合华新一支部、二支部举办世界早产儿日活动。红网时刻新闻11月18日讯(通讯员 凌竹)11月14日,为迎接“世界早产儿日”,衡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联合华新一支部、二支部举办了以“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为主题的世界早产儿日活动。
“感谢临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135天精心救治与照护,让我们的宝宝转危为安,你们辛苦了。”近日,一名胎龄仅24周的超早产宝宝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顺利出院,这也是今年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的第二例胎龄24周超低宝宝。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出生16个小时的宝宝,因为出生时的各种症状被专家一眼看出患病,最终被确诊为“罕见溶血病合并重度贫血的患儿”。最终,青大附院新生儿科西海岸病区医护人员全力救治3小时,为患儿换遍全身血液,最终转危为安。
巴掌宝宝“小玖儿”:初来人世间的95个日夜我叫“小玖儿”(化名),我出生时胎龄29+3周,体重只有710克,身长29厘米,和正常待在妈妈肚子里25周的胎儿一样大。要知道,正常的胎儿要在妈妈肚子里住40周才能出来呢。我出生后,爸爸妈妈就给我取了个小名“小玖儿”。
护士在给小婴儿喂奶。这里的小宝宝体质虚弱、容易感染,妈妈们不能进入病房陪护。 张瑶 摄护士长高玉先在给照蓝光的小宝宝调整姿势。这里的护士就要担当他们的临时“奶爸奶妈”的角色。 张瑶 摄 护士长高玉先说,他们每天都会利用业余时间给宝宝们的家长拍一段视频,介绍孩子的情况,让家长安心。
争分夺秒 守护新生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强化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紧紧抓住婴儿出生后“黄金一分钟”的最佳抢救时段,保障每个小生命的安全。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有陪病房。红网时刻新闻10月16日讯(通讯员 许德权 陈海青)在新生儿科的病房外,时常看见因母婴分离泪眼滂沱的母亲;常常看到因太过思念孩子,伫立在探视间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有没有既能住院治疗又不必母婴分离的好办法呢?答案是——必须有!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9日讯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赵晓华 实习生 刘杰) 抗击新冠病毒感染,坚守在第一阵线的医护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着36个小患者。
超早产儿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救治。红网时刻新闻4月20日讯(通讯员 余芳 晏星)近日,出生体重1000克,胎龄仅25周的超早产儿刘宝宝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经过5个多月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9日讯(通讯员 邹纪青)2月11日,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当日上午,新化县某医院紧急求助,一名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及中度贫血的孕妇因病情危急需提前剖宫产,其34周的双胎宝宝面临巨大风险。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陈有为 熊婉婷声音传递母爱,足印见证成长。5月29日上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儿科举办了系列活动,医护人员与患儿共庆“六一”。
6月6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再次见证了一个充满温馨与感动的瞬间。胎龄仅为27+6周、体重990克的超早产儿鹏鹏,经过医护人员长达89天的精心治疗和细致护理,终于成功康复,顺利出院,回到家庭的温暖怀抱。
经过99天的精心呵护,小六六(化名)终于在2月底出院,躺在妈妈怀里的他,有着红润的脸蛋、肉嘟嘟的身子。看着现在的他,根本想不到就在百天前,他只有550克的体重,和一瓶矿泉水差不多重,而且提前了很久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4周多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