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考察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这为陕西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
为宣传推广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推动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智能矿山》杂志策划出版了“2023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成果特刊”,刊登代表新时代煤矿人创造性实践和智慧结晶的11项智能化建设成果,以飨读者。
一月十日,在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井下,副总工程师、综采一队队长赵振(左)正和队员开展工作。临近春节,年味渐浓。1月10日一大早,在毛乌素沙地之畔的陕煤曹家滩矿业公司,35岁的副总工程师、综采一队队长赵振便带领队员下矿井。
黑、脏、乱的煤矿逐渐远去,安全、环保/人性化的智慧矿区正逐渐成为煤炭行业的新气象“井下的生产是黑色的,但井上的生活是彩色的。”大学毕业就入职曹家滩煤矿的张碧川说。曹家滩煤矿隶属于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公司,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距离最近的小镇车程也在半小时以上。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500多米深的煤矿井下机电硐室里,小巧的机器人正代替矿工巡检设备;在采煤工作面上,工人手持遥控器指挥采煤……这是科技日报记者在潞安化工集团新元公司智能化煤矿采访时看到的场景。“煤矿牵手高科技,颠覆了传统采煤方式。
“煤城”,要的是绿!半月谈记者 雷肖霄 闫鹏 孙广见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陕西榆林,是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2023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91.44亿元,成为首个GDP突破7000亿元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新华社西安12月4日电 题:智能化助推陕西榆林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陈钢、雷肖霄、李亚楠“122104十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正式启动!”近日,地处陕北榆林市的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操作员在地面中控大厅按下“程序启动”按钮,距离地面360多米深的井下采煤系统一键启动。
近日,据省国资委消息:全国首个煤矿井下零碳辅助运输项目近日在位于榆林市的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建成并启动运行。这标志着我省煤炭行业辅助运输开启“绿色零碳”新模式。业内专家介绍,此次启动运行的项目在国内属首创。
本报记者 廖睿灵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全自动液压支架支撑的采煤工作面巡检。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摄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煤矿智能化对于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主研发采煤“钢铁巨兽”投运40分钟开采煤炭可装满50节火车皮【导语】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11月29号在陕西榆林曹家滩煤矿成功投运,这台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采煤机”在设计制造领域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记者出像】随着世界最大直径4.
来源:环球网 金秋十月,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云镇,金灿灿的玉米颗粒饱满,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的味道沁人心脾,曾经每到枯水期就干涸的青云河、刘千河沟道,如今水流潺潺,润泽着乡村田野,让许多旱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块块“良田”,这得益于矿井疏干水的综合再利用。
陕西榆林是全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已初步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取得多项煤矿智能化技术成果。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公司将大批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开展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的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