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珂 毛艺融 吴晓璐 田鹏 寇佳丽 杜雨萌 张芗逸 刘萌 韩昱 郭冀川编者按: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
财政加码的总基调大概率不会改变,关键是落实扩内需任务的思路和财政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可能是重点发力方向,尤其是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周彭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1 SFC CE Ref:BSI036。
浙江代表团3日下午乘机抵达首都北京。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3月3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浙江代表团和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住浙全国政协委员,乘机抵达首都北京,奔赴这场春天的盛会。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早在2024年,“人工智能+”就已经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之中。2025年开年,中国AI领域迎来“DeepSeek时刻”——其低成本、高性能的AI模型不仅颠覆了传统算力依赖,更推动AI应用加速落地。
前瞻2025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新机遇、新挑战?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中国新一年经济,围绕政策发力、扩大内需、强韧外贸、稳住楼市等四个方面作出展望。1 政策发力中国高层已经明确,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何看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前瞻全国两会与经济领域密切相关的热点、热词。
(经济观察)前瞻2025:利好政策可期,民生料获更好保障-中新网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刘亮)2025年,中国民生在系列利好政策中将得到更好保障。一是就业支持力度更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相关部门近日释放的信号看,今年就业支持力度有望加大。
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2024年初,中国出台未来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一年来,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模型等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展望2025年,中国将持续加强政策协同,部分新赛道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形成中国经济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