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9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踌躇满志,他和黄子澄、齐泰二人进行了一场密谈,最终决定削藩,而第一个被削的对象,正是朱允炆的五叔朱橚。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燕王朱棣的同母弟,洪武时期被封为周王,封地正是河南开封。
说起古代那些皇子们,有的一身正气,有的贪图享乐,剩下的就是在争太子了,但下面这位可谓皇子中的一股“清流”,他整日痴迷植物,而他的人生经历也是足够倒霉,可尽管如此,他的那些研究成果,对后人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面对自己的几个逆子的恶行,朱元璋痛心疾首说道:“使吾垂老之年,皇皇于宵昼,惊惧不已”。《御制纪非录》一书中,朱元璋曾指责:“周齐潭鲁擅敢如此非为,此数子将后必身亡国除!”那么他的这几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惹朱元璋说出这样的话呢?
谥号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制度,是一个人死后,其他人根据死者活着时的品行和功绩给予一个特殊的称呼。谥号制度起源于西周时代,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谥号会造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废除谥号,不过之后西汉建立后恢复了谥号。
在2006年的时候,郑州日报刊发了《开封城下城何时重见天日》这篇文章,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文章大意是开封人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的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和“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底深藏几座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