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学校与教育部门也理应考虑家访的边界感问题过完春节,在离新学期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沪上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据媒体报道,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随着寒假临近尾声,最近,“家访”又成为不少家长和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很多家长对于老师上门家访并不欢迎,有的甚至是抵触的;而要在短短几天内家访班级所有学生,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也感觉很“头大”。推行了几十年的上门家访已经过时了吗?
微信公众号提问孩子上高中之后,学业难度增大,加上孩子又刚好处于青春期,很叛逆,在家里语言和行为有时很过激。很多家长都想和老师进行沟通,知道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那么,家长该如何与老师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进行高效沟通呢?
春节过后,在离新学期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话题“班主任寒假家访遭各种理由拒绝”,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引起网友热议。
2月7日,上海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寒假期间计划家访,但遭到部分家长和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家访不是好事吗?老师家长互通情况、携手努力,共同助力孩子成长,为什么反而会被拒绝呢?为什么这届家长这么不看事、不配合呢?咱们看看最天才的网友们给出的看法:看来,不是家长不配合,而是里面道道多。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说到老师家访,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一直表示“战战兢兢”,生怕哪天老师就上门了,然后看到家里鸡飞狗跳的一幕,这也太难堪了!但好在我们两个孩子的老师都很“识趣”,上学好几年了,每次家访也都只是走走形式,找个固定小区集中统一谈话或者视频通话就完事。
新学期前,多地中小学教师开始筹划家访,但如今,对于入户家访,部分家长配合度不高,有的家长甚至明确拒绝,不少人觉得入户家访已经是“过去式教育”。对于家访,家长们有怎样的担忧?入户家访的形式是否需要改变?在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当下,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
今天我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班这学期新转来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属于中下游。我时常关注他,他才来需要我和其他学生的关注。可是每天他的数学作业都不能完成谎称自己忘记带作业。前段时间我告诉他父亲,给我回个电话,交流一下孩子的学习。可是我等了半个月都没有给我打电话。
儿子现在上小学,班里家长会来事的很多,和老师关系不错。特别是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好,不可否认家委会为班级孩子以及老师做了很多事情,当然他们的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得到老师的关照,学校活动机会都优先给了这些家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