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朱长振核心提示:又是一年挖蒜季,成百上千的蒜农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挖蒜之旅。一颗大蒜,牵动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大蒜收成咋样?蒜价高低?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深入蒜乡杞县,陪蒜农一起下田挖蒜,体验蒜农挖蒜的艰辛与快乐,深入了解蒜价高低的前因后果。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9日讯 是什么样的椅子让闪电新闻记者忍不住称赞“找到了坐在摇椅里的感觉。”看到了吧,就是这把古朴典雅、厚重敦实的中式椅子,它是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中册三村村民张永朋从地里种出来的。这样的椅子不要说在泗水,就是放眼全国你也找不到样子完全一样的。
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奇闻,却让他从此入了心。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为追梦,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还要忍受一次次失败的痛苦和煎熬。八年坚守,终于圆梦。本期《闫虹访谈》为大家讲述泗水小伙张永朋在地里种出椅子来的追梦历程。
ORG致力于驯化培育全球优秀的特色花木:玢姬花、英格兰山楂、兰香树、七子花、日本雪铃树,日本多脉四照花、日本紫茎、美国紫树、珂楠树、小叶金缕梅、欧洲鹅耳栎、欧洲椴等品种。一群英国小伙伴,他们花14年时间,在地里种出了许多椅子。
来源:【中华泰山网】最泰安讯(记者 郑凯)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正值小麦起身拔节期,3月28日,一场特殊的田间课堂在岱岳区“汶阳田”开课。来自全省16市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和农技推广负责人,端坐在田间小板凳上,认真聆听专家授课。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榜样力量引领着文明乡风,正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注脚。叶榭镇八字桥村的殷国荣等几名老人在村里的步道边做了9条木凳,方便散步的人们休憩,他们以实际行动继承着传统美德,传递着正能量,引领着文明乡风好气象。
图片上这位大哥名叫许山水,他从事木制古建构件制作40年,研发出鲁班凳一物三功能,能坐能枕还能把玩,产品用一个整块木料做成,构思巧妙,传统工艺,做工精致,全榫卯结构,纯手工打造,畅销市场,最高一个售价2000多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看看这位农民大哥的创业故事。
12月24日,山东济宁。泗水小伙张永朋用了8年的时间,在地里种出了一把椅子。张永朋称,第一年实验了十几种树种,二十多个实验均未成功。而一把成功的椅子需要经历四十多个制作工序。目前,张永朋首批一共做出了8张椅子,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把种椅子这件事做大做强。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成为了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经济离不开农民,农民也是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一份子。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因为很多人知道,在农村只有种地。很多人知道,种地是一种非常累的工作,但也知道种地是很多人生活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