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之一,它们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还在以每平方公里1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张。沙漠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治理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在沙漠进行植树造林根本就是在压榨所剩不多的地下水,甚至英国《自然(Nature)》科学杂志也公开宣称中国大规模植树“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植树造林真的会使沙漠“旱上加旱”吗?我国如此热衷于在沙漠中植树造林,会不会对环境反而有危害?对此,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治沙英雄孙国友20年前放下千万的资产来到灵武市马家滩镇马家滩村,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遍地是白沙。一次施工时发现地下竟然有水,孙国友猛地灵光一现:有水不就可以种树了嘛?我要在这里植树造林,绿化沙漠。
中新网阿拉善3月12日电 题:沙漠“愚公”孟柯和他的1500亩“绿色奇迹”中新网记者 陈峰在广袤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片人造绿洲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格外引人注目。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位年近八旬、坚毅执着的老人——孟柯。
这些天,孙国有在宁夏毛乌素沙漠坚持20年种树的事迹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力挺,但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揪着沙漠种树耗水这件事不放,声称那地方本就缺水,就不应该在那种树,况且还是经济树木。不得不说,这一番“科普”可谓是费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