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一扇窗,透过她,可以概览一个时代的样貌;文物是一个生命,触摸她,能够让我们感受一个时代的脉动。文物的魔力历久弥新,并不是因为文物越老越值钱,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故事看懂了文物。所以,文物的命运取决于创新。
文/孟祥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中,绵延万里雄壮奇秀的长城不仅是历尽沧桑与磨炼的伟大建筑和宝贵文物,更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与依托。在世界范围来看,长城亦是代表人类文明高峰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历史的齐长城,正在抖去身上历史的尘烟,以新的面貌重新走进公众的视线。(锦阳关遗址。图源:中新网)近日,由中央和省级主流网络媒体组成的媒体团,深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四地,实地探访“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
上下两千年,纵横千余里,气势雄浑的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历经千年风雨,长城遗迹如今仍蜿蜒于齐鲁大地的群山峻岭间,是齐鲁文化的见证。“穆陵古道界青齐,路转峰回望欲迷”,位于今山东潍坊和临沂交界处的穆陵关是齐长城的重要关隘,有“齐南天险”之称,历代均视为战略要地。
□周学泽千年齐长城,今朝风采新。4月10日,“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团从济南市长清区起步,开始了对“齐长城廊道”的千里追寻。齐长城始建于公元前685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城。
□周学泽齐长城一路蜿蜒,穿越山东7市17个县市区。这17个县市区,发展各有千秋。肥城市、诸城市是全国GDP百强县市;历城区进入全国“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榜单”;黄岛区2022 GDP达到4691.85亿,青岛县区第一名,其他县市区也有不俗的发展实绩。
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抚千年石墙,看乔灌花草,让人想到“历史背景”和“自然风景”之间的关系。到风景区、公园游玩,看到好的景致,我们便禁不住停下来拍照留念,“好的景致”就是“人”拍照时的“背景”,这是点明“人”和“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原标题:齐长城的“千里防线”新华社济南9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武岳每天早上五六点,梁耐德就出门,沿着齐长城两侧巡查一遍。陡峭山路上,他步履稳健,仔细检查着齐长城周边的情况。“不管风霜雨雪、酷暑严冬,巡护齐长城的路我都会坚持走下去。”梁耐德是山东潍坊诸城市皇华镇的齐长城保护员。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淄博报道5月30日,“探寻齐长城”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淄博,探寻齐长城脚下历史文化的发展与蝶变。进入博山区颜神古镇,仿佛穿行到了一个融合了传统与时尚的新时空,古窑址、明清建筑、民国建筑、近现代建筑以及时尚街区在这里巧妙融合。
6月,西海岸新区月季花谷的山风消解了夏日的曝晒,300多个品种的月季开得虽没有5月繁盛,却并不缺少游人的青睐,常到这里赏百花、尝百果、游山打卡的周边居民习惯沿着北部山脊上一道石筑矮墙,蜿蜒而行,而这道陪伴了当地数辈人的不起眼的“墙”,就是已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
假如齐长城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是王侯将相的雄图霸业?是金戈铁马的烽火连天?是往来客商的谈笑风生?又或是筑城士兵的苦痛血泪?以层层设问的形式,引出齐长城的前世今生,串联起转动历史的关键时刻,将一个鲜活、丰满、立体的齐长城带入大众视野,正是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齐长城》的独到之处。
央视网消息:9月2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延庆开展“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专家学者就新时代长城保护和利用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和研讨。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其中,齐长城是最古老的一段始建于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