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凌晨,通往云南鲁甸震区红石岩堰塞湖的两条道路已打通,大量大型抢险救援设备将直接进入堰塞湖地带抢险,这标志着堰塞湖堰塞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驻桂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三支队(下称“水电三支队”)投入200多名官兵和11台抢险设备,昼夜不停地开挖泄流槽。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大地震,有4561万人受到地震影响。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充分利用“黄金72小时”的宝贵时间,我们知道国家当时紧急调遣了13.7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进行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救援。
新华网消息:8月6日下午,武警水电部队指挥部司令员岳曦带领20余位水电部队地质、水利、爆破专家奔赴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勘察,以确定处置方案。据岳曦介绍,牛栏江堰塞湖的地质情况很特殊,从多方面情况判断,坝底纵长不小于750米,不适宜采用纯爆破方式处置。
云南信息报8月6日讯 记者曹红蕾“汶川震后救灾时,新闻说堰塞湖可能垮塌,很危险;这次云南鲁甸地震,又说有堰塞湖可能垮塌,又很危险;其它地方也有堰塞湖。全国怎么这么多湖叫堰塞湖啊?堰塞湖是不是像人民路一样,很多地方都有啊?
在12日晚21时昭通市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梁冬春宣布,经过七天奋战,12日17时已全面打通牛拦江堰塞湖导流槽,这标志着堰塞湖危险已基本解除。云南省副省长尹建业在发布会上表示,堰塞湖的风险区和预警区大幅缩小,已排除了溃坝风险。
从磨难中奋起的抗震救灾精神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与同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交相辉映,孕育了伟大的中华儿女,促成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震救灾精神、抗洪精神、长征精神都诞生在长江流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但历史上堰塞湖溃坝的事件不在少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00年6月10号发生在藏南波密县境内的易贡堰塞湖溃坝事件,当时易贡湖内存有30亿立方米的水,在短短12个小时内从海拔2200多米的山谷中,倾泻而下,形成的水墙高达一百多米。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全景图壹基金雅安减灾示范校园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在地震纪念馆开展地震纪念馆参与主办全市“我为爱国代言”大型公益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地震纪念馆举办的防灾减灾实训活动-消防器材使用地震纪念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咨询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爱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