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慧,女,汉族,1988年5月生,海南省屯昌县坡心镇海株村委会官僚坡村村民。21岁出嫁至今15年,5000多个日夜,她任劳任怨,先后照顾失忆的婆婆、患病的叔伯、智障的婶婶,用瘦小的肩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诠释了爱的真谛。曾小慧收拾婶婶家里散乱的电器。
“照顾父亲是我为人之子的本分和职责,也希望这份责任心和孝心能感染自己的下一代及身边的人,让孝道精神在全社会传承。”这是邹克的心里话,也是实在话。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平江县南江镇蔡柏村的邹克,却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病榻上的父亲,用一千多个日夜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正含义。
“老柴卧床已经有二十年了,每天都干干净净,一个褥疮也没长过。他爱人朱堂妹把他照顾得真好。”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新姚村,每一个来到朱堂妹和老柴家里的人都这么说。“老柴是好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会一直照顾他,等他醒来。”77岁的朱堂妹阿婆如是说。长期照顾卧床病人是一项艰辛的重任。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剑锋 郧西融媒记者 曹锐 冯晋)把残疾姑姑当做母亲一样真情照顾46载,孝老爱亲,无怨无悔。十堰市郧西县店子镇瓦架子村村民姜远海、乐文喜夫妇,言传身教,传递良好家风。每天清晨,姜远海、乐文喜夫妇都要先叫醒姑姑起床,帮助她穿衣洗漱。
吴开元、喻秋林是湘潭市岳塘区双马街道华金社区居民,均为湘潭电机厂退休职工。“两口子精心照顾脑瘫残疾养女,坚持了四十多年,真的太不容易了。”说起吴开元、喻秋林夫妇,街坊邻居们无不为之感动。2024年9月,吴开元、喻秋林夫妇上榜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
大皖新闻讯一辈子很长,相守不易。69岁的卫立章是六安一位憨厚质朴的农村老汉,他与妻子芮泽霞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在妻子发生意外偏瘫在床后,卫立章没有丝毫退缩和放弃,九年如一日用爱和陪伴温暖着妻子,用瘦弱单薄的肩膀撑起家。
最近,“老菇娘”感冒发烧住院了,住院期间需要拍个片子,李健人带着她去候诊,在等候的时候,妈妈没办法坐上轮椅,李健人就把她抱在怀里,两人唠嗑起来,母亲无意中说出了“麻烦你伺候我”的话,这段对话,被旁边的人记录下来。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陈剑锋 通讯员 余雪斐)近日,央视报道了张湾区车城路街道红明社区居民白岩秀,五年如一日照顾失智母亲的感人故事。在网上,通过白岩秀妹妹白小燕的镜头,这一家人的生活也给不少网友带去了感动和欢乐。
“傅爷爷,吃饭了,我们中午煮了汤圆......”1月31日中午临近12点钟,重庆黔江区新华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冯永周拎着饭盒,端着盛了半碗汤圆的小碗,从消防站食堂一路走出大门,来到隔壁小书店门口,朝着里面喊道。
大皖新闻讯同根生兄弟,不离不弃半世纪。岁月悠长,兄弟情深,六安一位年近古稀的哥哥自打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弟弟降生以来,与父母和姐妹一道经年累月地倾力照料,尤其是在父母仙逝后,哥哥义无返顾地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
余华说:苦难永远不值得歌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但最宝贵的是人们面对苦难时坚强不屈的品格。2018年,云南某医院里的病床上,一个30来岁的男子无助地躺着,而在病床上,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吃力地扳起男子的腿,让他伸展又放下。
因外婆生病住院,前段时间,24岁的怀化女子覃霞每天下午都会去到医院看望外婆。病房里人来人往,几乎每个病床的病人都有亲人来看望,覃霞注意到,同病房有一位老人总是孤独一人。不知道能为老人做些什么,次日,给外婆送饭时,覃霞也给这位陌生老人送了一份。
75岁的老夏因意识模糊不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被家人赶忙送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自2022年12月24日入院后,老人的家人每天住在医院日夜守护,倾心倾力照顾。这让同病房的老马深受触动,写下了点赞文章《为了你的生命》。老夏的儿子和爱人在病房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