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急需紧缺与基础学科领域,近年来,随着“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等项目的推进,拔尖学生的“超前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中学生拓宽升学路径的重要选择,比较典型的路径包括学科竞赛、中学生英才计划,各种知名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展的各类大中衔接课程与项目等。
复旦大学传来消息,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将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加快科学智能创新生态构建,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据悉,AI课程将面向复旦大学的全体学生开放,尽快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
原创 AI4S的 复旦大学作为生命活动的核心元素RNA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与动态性特征直接调控着基因表达、病毒复制等关键生物过程然而RNA结构研究长期存在技术瓶颈成为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今天(3月14日)复旦大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以“Cryo-EM reveals m
中国日报3月2日电 由美国OpenAI公司开发的ChatGPT模型在全球点燃了新一轮AI革命,海内外关注度陡增。前不久,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团队发布类ChatGPT模型MOSS,新闻迅速登上微博热搜。MOSS“火”了。
AI工具使用时老是卡壳怎么办?复旦大学团队联合张江实验室通过创新光互连技术加速大模型计算,提升AI通信的效率。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并引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资剑教授、石磊教授团队联合河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西班牙圣赛瓦斯蒂安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等研究机构,在Nature(《自然》)发表题为“Topological water-wave structures manipulating parti
今天(1月10日)下午,复旦与牛津合作的“国金-赛德”全球CEO项目开班。首批学员来自云南白药、携程金融、艾美疫苗等中外知名企业和组织的高管,涉及医药研发、环保科技、半导体芯片等热门行业。全球CEO班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联袂打造,是两校首次启动这类合作。
锂电池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目前而言,最长寿命都只有6-8年。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打破锂电池传统设计原则,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设计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为电池产业变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7月伊始,一场为期4天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在复旦大学校园举行。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系统小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进展,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本科荣誉项目倡导“闯优”的教育理念,创设出独树一帜的闯关模式,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驱动力;从“拔尖”到“冒尖”,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新机制知识探索没有边界,新问题、新工具的产生随时都有可能催生新的研究范式,要与不断更新的科学研究打好“配合战”,高校就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