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火星上真的有大海吗?”“如果有的话,大海有多大?”.......在孤寂的火星上寻找海洋,正在从科幻照进现实。我国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的地质数据,证实“在火星看海并不是浪漫想象”。
央视网消息: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其搭载的火星次表层穿透雷达用于探测地下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水冰。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研究发现,证实火星上曾有海洋。那么研究主要成果是什么?
央视网消息: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其搭载的火星次表层穿透雷达用于探测地下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水冰。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研究发现,证实火星上曾有海洋。那么研究主要成果是什么?
来源:新华社 记者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科学家利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发现了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的重要证据,并发现火星曾经历过长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期,表明火星曾经可能是宜居的。
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有了新发现——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 10 至 35 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这一发现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极为重要的地下证据。
光明日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齐芳)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有了新发现——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米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这一发现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下证据。
#这项发现证实火星可能曾经是宜居的#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领导的月球与火星探测雷达研究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方广有研究员领导的月球与火星探测雷达研究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01期】国 内 航 天卫星“天眼”让破坏耕地违法行为难以遁形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卫星影像以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可追溯性成为侵占耕地等案件取证中的重要证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领导的月球与火星探测雷达研究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中国日报2月28日电(记者 闫东洁)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领导的月球与火星探测雷达研究团队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至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