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中山医院内镜手术室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一边娴熟地操作内镜,一边向大家讲述手术操作的细节和病变观察。在他的手中,内镜已不再是检查工具,成为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也是医疗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健康信号时常悄然显现。在这之中,大便的颜色如同身体内部健康的“指示灯”,常常透露着重要的健康信息。今年7月,40岁的董先生(化名)因为连续两天的“黑便”心生不安,随后在医院的内镜检查中,医生在他的十二指肠球降部交界处,发现了一个约2.
12日-14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召开的2024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传来消息:2023年内镜领域多项指南得到更新,食管早癌和胃早癌的内镜治疗更加规范、疗效更佳,黏膜下肿瘤诊治也成为热点,目前美国ACG指南和中国指南几乎同时更新,为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借鉴和指导。
在4毫米厚的食管壁内建“隧道”,用直径不到1毫米的内镜电刀切除不规则巨大肿瘤。近日,“大国工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通过超级微创内镜手术,为一位年轻患者摘除食管巨大黏膜下肿瘤,避免“开胸”手术带来的诸多风险。
2024年8月19日是第7个中国医师节,为提高市民早发现早治疗的疾病预防意识,让市民发自内心地"镜"展笑颜,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办,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的"关注健康、‘镜'展笑颜——为世界绽放更多笑容(中国医师节健康科普
2024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硕果累累。7月8日, 2024年第九届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主论坛和消化、院感、护理分论坛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幕,云集沪藏顶级专家学者。澎湃新闻(www.thepaper.
✦•✦57岁的陈女士近3年来每次进食都会出现哽咽现象,期间喉镜检查无异常,便再未重视。今年5月,陈女士哽噎症状突然加剧,并伴有夜间反复发热,体重更是在短短两个月内骤降20斤。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陈女士的食管内有一个长20厘米的巨大肿物,几乎塞满了整个食道。
最近,微博的一个热搜“25岁女子体检正常半个月后确诊胃癌”阅读量破亿,引发许多网友对消化道肿瘤的关注。除胃癌以外,日益高发的结直肠癌,也盯上了中青年群体。微博截图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有不少患者经肠镜检查发现自己肠道内有肠息肉,肠息肉有哪些症状?对健康又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筛查?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组织,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等类型。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
前一阵,话题“25岁女子体检正常半个月后确诊胃癌”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甚至一度破亿,引发了诸多网友对于消化道肿瘤的关注。而除了胃癌,持续高发的结直肠癌也同样盯上了中青年群体。记者此前报道过,被胃癌和肠癌盯上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不少人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