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家教家风”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惟楚有材”,为何“于斯为盛”,与湖南众多家庭重视家风传承有很大关系。
12 所以真别以为新中国的建立有多么简单,新中国的建立是建立在4万万先人的尸骨上,不管是同盟会、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是身处资产阶级和还是工农阶级中的所有人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在荆棘血海的路中一条条摸索出来的,他们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流干最后一滴血能不能成功,他们也不是为了什么名传千古,让后人能把他们供养在庙堂,他们只是为了拯救他们最爱的祖国,那个在当时任人蹂躏的祖国。
清末民初的社会状态,或可用政治昏暗,经济萧条,军阀混战,国力衰败、民不聊生来形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活跃异常,也出现了一大批特立独行的社会活动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复杂且矛盾,甚至有些奇葩味儿。
“帝道真如,于今都如过去事。匡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乍一看可以判定杨度是“墙头草”,其实不然,你仔细品味他的一生,就会发现杨度所做的一切都是从救国出发,在思想上积极救国,在认识上逐渐认识到普通群众的力量,所以,政治主张上才从开明专制到民主共和,最后确定为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杨度堪称民国历史第一奇人:18岁中秀才、 19岁中举人,28岁参加清政府 “经济特科”考试,考取第二名,本以为从此可实现人生抱负,哪知慈禧太后认为“经济特科”考试参与者多为维新党人,下令考试结果作废,且要清查参考人员。
他叫杨度,同样是在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君主立宪是他为中国寻找的道路,曾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和孙中山先生立下这样的约定:“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事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杨度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并为之奋斗一生,值得称赞和肯定。杨度是湖南湘阴人,早年留学日本。由于日本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这对杨度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老师王闿运是研究帝王之学的。因此,杨度对君主立宪制度很感兴趣。深知袁世凯不喜欢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