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凌晨5:30,冯增会就起床了。打开门看到在下雨,他套上长筒雨鞋,快步向村东的红薯地走去。冯增会今年53岁,是郏县白庙乡白庙村人。他当过兵,退役后开过饭店,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他种了400多亩红薯,是当地有名的“红薯大王”。
9月初,河南温县的农民薛喜成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在机器挖出的一米宽土沟里,薛喜成等人握着铁锹,佝着身子一寸寸撬开沟侧的泥土,露出土里的铁棍山药。温县铁棍山药生长所在的垆土地,土质坚硬用手都很难捏碎。为避免挖断山药,铁锹还特意制成狭长形状。
来源:【云上河南】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被当地群众称为“红薯大王”的通许县孙营乡侯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清军,改变种植旧观念,引进红薯新品种,给村里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薯光”。近日,侯李村1500多亩红薯迎来收获季。随着大型红薯收获机隆隆的轰鸣声,田间地垄上堆满了刚收获的蜜薯。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6日电(艾海提·毛勒吐尔迪)9月4日,在温宿县柯柯牙镇绿化新村村民周士谦的80亩红薯种植基地,一台拖拉机正拉着红薯收获机在红薯地里来回穿梭,随着红薯收获机掀土、抖动,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眼下,正是红薯收获季节,各大红薯种植基地一派丰收景象。
时至年末,河南省嵩县九皋镇宋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桑俊峰喜事连连。10月,当了12年村干部的桑俊峰通过专项考试考上了公务员,“受到很大激励”。11月,参加2020年洛阳市第十一届红薯擂台赛,桑俊峰被评为“红薯大王”,产业发展带头人实至名归。
秋季的光线洒落,红薯藤在地里面蜿蜒扩展;它们悄悄地从土里汲取营养,孕育着丰登的欢愉。对于中国广大农民来说,红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更是一把,通往富裕生活的“金钥匙”。立秋之后,红薯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时期,科学的管理,成为决定产量高低的秘诀。
田间,机器轰鸣,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探出头来。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长治10月9日电 题:山西长子:红薯丰收产销旺 铺就“甜蜜”致富路作者 杨静 张泽峰 王雪瑶金秋的丹朱大地,五谷丰登,硕果飘香,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河岸村400余亩红薯迎来大丰收。
来自汝阳县上店镇桂柳村的李三军带来的单株重达66.55公斤的红薯荣获洛阳市单株“红薯王”一等奖;来自汝阳县上店镇桂柳村的李总理带来的单块重达19.05公斤的红薯荣获洛阳市单块“红薯王”一等奖。汝阳红薯的薯形周正美观,呈长圆形或长椭圆形,色泽鲜亮;鲜食味甘,熟食薯香味浓,质地细腻,口感绵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面、沙、香、甜”的特点,是中原地区知名特色农产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