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张秋霞,河南省口腔医院(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口腔分会修复学组组长、2014年河南省首届修复病例大赛评委组组长。
导语:一位医生查房的时候,因为人长得太年轻了,所以被大妈质疑,反复询问你真的是医生吗?可能是因为这位医生的长相看起来比较年轻,所以患者明显非常的不相信,反复对着医生观看了半天,甚至还出言询问:你真的是医生吗?
前两天发生的事儿一直让我心里不舒服。我到监护室查房,看陈医生在给一个病人做心电图,没见过,应该是新收住院的患者。年纪大约40岁,肤色黝黑,长得矮小,呼吸很费劲的样子,半靠在床上吸着氧。陈医生是个很有个性的医生,喜欢自作主张,不愿意别人插手他的病人,但做事稍嫌鲁莽,欠考虑。
我认为医生的工作,本质上就是一门技术,跟其它技术工种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的技术要求更高些,原则上是不允许犯错和试错的,所以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显得更为高大上,又因为他是把人救活和治好,被文人和民众捧到更高的道德位置上。
你们知道吗?那些个白大褂,一个个都是高学历,聪明伶俐的娃。可现在,他们成了医院里最苦逼的一群人。你们可能觉得医生工资高,福利好,但那都是表面现象。别看他们穿的白大褂光鲜亮丽,背后有多少心酸和委屈,你们根本想象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高考战场上杀出来的尖子生。
1众所周知,医生的灰色收入已经是不公开的秘密了,虽然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打击这种违法行为,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说大家都相信大部分的医生都不会冒着犯法和违背道德良知的风险去向患者家属收取着不义之财,但你要相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主要是还不少。
规培已经是医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之路,规培的目的很简单,医学生在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规培基地学习理论和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毫无疑问,通过规培基地的规范带教和医学生的自身努力,一批又一批培训合格的医学生加入了医生队伍,为医生队伍注入了新鲜、高质的血液。
看病终归还是靠临床经验。现在三甲医院招聘必须是优秀的医学博士,这种优秀往往体现在发表的论文数量,因为多发论文可以提高医院知名度,而且这些医生论文多,很容易晋升高级职称,但临床经验不多。先从外科医生最基础的手术说起--清创缝合术。
前不久,一档儿童医疗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将镜头对准儿科医生,24小时不间断的沉浸式拍摄,为我们真实呈现了儿科医生的职业现状和相关医院的众生相,也提出一个个关于医疗救治、医患关系、科学育儿的现实问题,启人深思。
【编者按】学医很热。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临床医学总是被列入热门专业,医生这份职业,总有光鲜一面。学医也很苦。且不说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样的老梗,现实中,成为医生要经历漫长艰苦的钻研,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真实的从医之路是怎样的?
白袍加身,任重道远。今天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在上海,9.23万名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达1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医师们的双手不仅传递着技术与专业的力量,更倾注了无尽的关怀和希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都是对生命最深沉的敬意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