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印发,市体育局带来一图读懂政策解读,让你踏踏实实健身,一起来看看吧!加强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的监管,是近年来市体育部门聚焦民生关切、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点工作。
市民徐元昊是一名健身爱好者,由于公司楼下的健身房老板跑路,导致他和同事的年卡预付款打了水漂。“被坑怕了,我打算自己买个㮋圆机在家练练算了。”像徐元昊这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面对大众日益旺盛的健身需求,能否规范健身行业预付费经营行为,让市民重新回到健身房?
1月13日,上海市体育局联合多委办局制定印发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力求解决健身行业“寅吃卯粮”的不良经营模式。据了解,本办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在一兆韦德、舒适堡等头部企业爆雷后,健身行业的业态其实已经发生了转变。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实施办法》)将施行,健身预付卡消费正式被纳入监管范围。
见习记者 陈姝楠 记者 谢钱钱预付式消费在健身行业盛行,但健身机构关门或“跑路”情况却屡有发生,损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施行。
1月13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首设的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将通过对健身预售资金限期、限次、限额,有效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发展。
1月14日,为了加强对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体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 “三限” 标准,该标准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谓“三限” 标准即限制预收金额、限制预收周期、限制使用范围。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上海1月14日电 上海市多部门日前印发《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提出对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的监管举措,首次设立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限额、限期、限次标准。
今年3月1日,《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施行,首次明确体育健身行业预付款“限额、限期、限次”的具体规定,本报做了《上海出台健身预付卡新规:卖卡有“三限”,健身房开始卷服务了》的专题报道。
为规范本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发展,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于1月13日制定印发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