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敬老院里,73岁的唐林标为96岁的妻子祝翠玉洗着脸,三年前,祝翠玉中风偏瘫,需要唐林标贴身照顾。“她虽然大我23岁,年龄可以做我的母亲,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顾她是我的责任。”“这是一段不平凡的爱情与婚姻,两个老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令人尊敬。”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敬老院九华分院院长孙建平说。“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但乐意陪着她笑”
新闻回放:1月16日,刚读大一的蔡立博刚回家一周,就不得不接受父亲一氧化碳中毒去世的事实,为了照顾无法自理的脑瘫姐姐,蔡立博曾想放弃学业打工挣钱,无家可归的姐弟俩更是挤在医院的病房里栖身,蔡立博最大的心愿是给姐姐找个养老院,他好能安心地回学校继续上课。
在保育员们的悉心照顾下,姐弟俩不仅身体越来越壮实了,性格也更开朗了。涛涛的父母患有精神疾病,他和姐姐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奶奶去年离世后,姐弟俩成了没伞的孩子,不仅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有时还会遭到发病的父亲殴打。身体壮实了 5个月长了7公斤。
一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概括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晚年生活的终极向往,但随着养老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具体怎么“养”,又应该如何选择?近日,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下蓬人民法庭依法审结一起赡养纠纷,解决了一家两代五人之间的争议。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迫我出钱这是不可能的我随他怎么养但养老院的钱我一分不出、一厘不给”是否赡养过母亲姐弟四人各执一词杨启兰是江苏省金湖县一个82岁的老人。自从十年前丈夫去世后,她大部分时间和她的小儿子董建银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朴实但安稳。
导语自古以来,对于晚年养老,我们最普遍的认知,都是“养儿防老”,而生育子女,老了就让子女来养老送终,这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伦理。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养儿防老”却变得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当下的60后70后,经历过了计划生育,又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老人,他们的养老已经成为一个未知数。
有人说,人一生中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只有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有你的兄弟姐妹,因为到你老的时候,父母不在了,最想靠的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时不怎么来往,但是有大事的时候,都会主动和你取得联系的,你们才是互帮互助的手足之情,毕竟血浓于水。
天津一群可爱的老人火了。他们住在养老院,平均年龄80岁以上,却穿着中学校服拍摄短视频。他们在视频里大开死亡的玩笑,或是讲着反内卷、反催婚的段子,他们谈论当代人的精神内耗、嘲讽“爹味”发言,对年轻一代没有规劝说教,只有理解和尊重。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4日电(李姝徵 朱佳杰)一对姐弟,因家庭矛盾互相拉黑,7年间从不联系;一对父子,儿子过度沉迷游戏违法约定,双方关系岌岌可危;一对母女,老人因不喜女婿,家中“怪事”不断……生活里的点滴事,实则是群众心头的大事,浦东警方积极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所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