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市场信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推出《“坚定信心谋发展 全力构筑新优势”——海上“青企”说》特别策划,通过30余位上海青年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尤其是面对疫情时迎难而上、勇毅前行的故事,激发沪上青年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的激情、面向未来的勇气,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为上海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随着3D打印产品在新场景、新应用中的不断开拓,全球3D打印产业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机构指出,3D打印技术缘起于欧美国家,近年国内大有追赶趋势。相较于传统精密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拥有个性化、轻量化、适配复杂结构、耗时短等核心优势。前主流的3D打印技术可按照材料划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各种不同材料依据其特性与加工工艺,能够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核心逻辑1.
据中国经济网在时代的浪潮中,3D打印技术正引领着制造业的变革,描绘着个性化定制与智造批量生产的未来蓝图。近年来,中国3D打印产业凭借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成为了国家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市场的波动与激烈竞争,也让3D打印产业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颠簸。
本报记者 贾丽见习记者 刘晓一大到火箭、飞机、汽车、国之重器,小到食物、玩具、球鞋、细胞……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技术正在不断拓展人类的想象边界。当前,3D打印产业扩张势头正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第三季度末,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打印钢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