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HBO出品一部关于前苏联的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的美剧,这部美剧在还原当时的救援场景还是相当到位的,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日常黑苏联的行为,还是其他事情,这部剧与此同时,还夹带了非常多的私货,在黑苏联方面,更是一如既往的黑,而且是那种往死里面黑的那种黑。
1878年9月里的一天,尼科莱·米哈伊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英文转写:Nikolay Mikhaylovich Przhevalsky)率领的考察队抵达了斋桑,这位沙俄时期最为著名的军人探险家、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恐
不过最终经过激战,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区还是由俄军所控制。关于这次俄军冒着核泄漏危险,选择进攻切尔诺贝利的考量,俄罗斯一位军事专家在做客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直播时强调:这是俄军为了防止乌克兰狗急跳墙,在战事的最后关头谋求以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威胁俄军,毕竟此前乌克兰军队也曾穿着防护服在切尔诺贝利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俄军的进攻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荒芜的杂草,破落的楼房,萧疏的死寂,绝望的荒凉。这一切还有个名字,它叫切尔诺贝利。30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高大敞亮的核电站昼夜不停地运转,为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光明。工人和周围的居民生活富足,孩子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牛羊和庄稼都在茁壮生长,空气里都是幸福的味道。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一声巨响,成为历史的悲鸣。距乌克兰首都基辅仅110公里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裹挟着放射性物质的浓烟喷向天空,反应堆厂房燃起熊熊烈火,消防员和清理工人日夜奋战。
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旅游打卡照片,引发网友争议。该博主称,自己随乌克兰当地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照片中,她身穿便服在几处遗迹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