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州11月5日电 题:浙江“90后”海归:让外国青少年体验中国草编“指尖”艺术作者 胡丰盛 江文辉“我要让法国朋友在‘指尖’艺术与时尚商品的融合中,感受到中国草编文化魅力。”近日,浙江省非遗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陈真“出海”到法国里昂小熊猫中文学校后,表达了自己的愿景。
昨天(1月23日),部分在沪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携家人一起来到孔庙、法华塔等嘉定地标性景点,深入了解嘉定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体验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民俗文化之旅。漫步在颇具历史感的弹硌路上,外国专家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这座被誉为“吴中第一”孔庙的故事。
鲁网3月16日讯束、卷、缝、编,经过一系列的巧手操作,一个圆篓就成型了,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3月16日,在单县县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来自俄罗斯、南非、牙买加的6位外国友人来到浮岗镇小王庄家庭站,仔细倾听浮岗镇草编手艺人田茂生讲述了自己的草编情怀,并现场体验了一把草编技艺。
中国日报网6月7日电 6月的青岛,繁花似锦、美景如画,敞开怀抱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6月3日至7日,来自英国、西班牙、俄罗斯、丹麦、阿塞拜疆、越南、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的10余名媒体记者及自媒体人员“相约青岛”。
中国竹编手艺、竹编视频走红海外,说明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传统的才是永恒的。竹编属于竹工艺的一种,属于我国传统的竹文化之一。中国竹编走红海外的背后,是我国传统艺人的坚守与创新。制作竹锅刷和竹阳伞的潘云峰师傅,见证了竹编从流行到没落的过程。
中新网台州9月16日电(傅飞扬 江文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草帽编织技艺,一根根草最终能变成这么漂亮的帽子,真是大开眼界!”在浙江台州温岭市箬横镇的一家草编企业,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陈龙激动道。留学生欣赏草编帽。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审美的变化,草编产品已经由过去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品演变为广受欢迎的时尚用品,并已走进国际卖场。小小草编正逐渐成为追赶时尚潮流的大产业。在位于山东青岛新河镇的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淡淡麦草香弥漫四周,几位女工指尖飞舞,正在编织麦草秸秆。
韩威壮正在制作草编作品 刘栋 摄。记者近日在韩威壮位于吉林长春的草编博物馆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韩威壮介绍,自己的祖辈就是传统草编手艺人,最开始制作的是一些生活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有所改进,开始做工艺品和小玩具。
大众网记者 于淋凡 见习记者 邵云慧 滨州报道在阿联酋国家海洋馆内,来自博兴县的一个个精美草柳编编织灯吸引着外国友人驻足观看。手工编织的草柳编灯饰,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演绎着匠人们最美好的指尖芳华,简洁朴素、美观大方。
编者按:由淄博市委网信办主办,淄博职业学院、中国山东网承办的“机遇中国·活力淄博”外国友人感知体验活动举行。来自也门、喀麦隆、摩洛哥等国家的外国友人赴淄博高新区、桓台县、高青县等地,通过感知体验的形式,近距离感受淄博历史文脉、自然生态、美食好物,传递淄博声音,讲好淄博故事。
从简易的日常用具到复杂的工程结构,从精巧的小物件到新颖的现代工艺品,竹编手艺人在TikTok上发布的制作视频展示了竹编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切片、抽丝、编织、烧制、水煮等精湛手艺成了外国网友眼中“神秘的中国力量”。
近日,在TikTok平台上,一位亚洲面孔的竹编师傅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在一条制作竹丝的视频里,他无需任何测量工具,将整棵竹子对半剖开,再掰成四块,然后又用镰刀剖成八条,最终变成了细细密密的上百条坚韧的竹丝。
“南通素有‘江海明珠’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馆等多个‘第一’。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感受南通的文化魅力!”3月6日,“爱上南通 品味崇川——芳华共赏 友谊同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崇川区文峰街道红星社区举行。
#中国竹编手艺走红TikTok#这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不需要任何测量工具,它就是制作竹编的尺度。几米长的整棵竹子,用柴刀一剖两开,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观众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跟上,碗口粗的竹子就变成上百条坚韧竹丝,长短粗细不差分毫。
9月17日,记者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千帆竞海”展区看到,该展区不仅展示了伊朗、法国、澳大利亚、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产品,还设立了6个出口产业展位,系统化、多角度展示“山东手造”优质产品“走出去”的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