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3月15日)首次联合发布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和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据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涉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6万件。
2022年8月末至9月初,澎湃新闻记者在一家威尔仕健身门店卧底调查发现,忽悠消费者到店办理超长年限、高额的预付费健身卡,是店内销售人员的主要目标:普通销售千方百计电邀“有潜力”的会员到店,销售经理则上演层层“套路”当面诱使客户下单。
预付式消费后商家卷款跑路如何治?检察机关建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发力3月15日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举办“共筑满意消费”主题活动。会上发布《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职业闭店人”帮商家卷款跑路坑害消费者以社会影响力指数91.8排名第一位。
□王奥 (汕头大学)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群众反映集中的卷款跑路、霸王条款、收款不退等问题,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为了促进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市民体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是上海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其颁布实施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规范本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发展,上海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市体育健身行业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征求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1.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
广告神乎其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养生店频繁搬迁易主,消费卡里的钱无处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将至,记者走访发现,福州市养生类消费投诉呈上升态势,部分养生店频繁搬迁、易主,一次次上演“金蝉脱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9日)上午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实施条例》今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自动续费等新领域新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细化规定。
新华社上海3月15日电近年来,体育健身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行列,追求健康生活。然而,预付式消费纠纷、合同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近期,上海接连出台新政策,为行业顽疾开出“药方”,守护健身群体的“钱袋子”。
高律师:我是在中国读书的外籍留学生,2023年在中国办理了瑜伽私教课程。我与瑜伽工作室签订了课程协议,约定若因我的原因不能继续学习,则无法退款。现在我只练习了少部分课程,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练习,我能否要求瑜伽工作室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