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4日及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神经机制3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又一复旦重磅成果,2月21日登上Science(《科学》)杂志——困扰医学界多年的帕金森病治疗难题,迎来曙光。牵头这一成果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上个月刚有成果登上Cell(《细胞》)杂志开年封面。高水平论文是衡量高校基础研究实力的一把重要标尺。
在华工大苏艳之前,科大黄秋原、同济沈海英、交大钱璐璐、复旦李敏、中科大陈璐等女性学者,由于其被认为使用了非正常手段获得了比同侪更多的学术资源,被网友戏称为“学术圈妲己”。据传,其中钱璐璐更是踩着4任老公肩膀上位,目前成就连邓文迪都自愧不如!
传统药企的转型路径各式各样,其中绿叶制药选择了中枢神经系统(CNS)赛道,而且迎来了收获期。半个月不到,绿叶制药就在国内接连获批了2款CNS药物,一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美比瑞(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二是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长效微球制剂金悠平(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
4.30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图源:李珊珊摄撰文丨李珊珊“中国顶级病毒学家被赶出实验室”、“病毒学家睡在实验室门口”……,张永振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简称“上海市公卫中心”)的纠纷,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5项基础研究重要成果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研究员刘真、竺淑佳,上海交通大学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倪俊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
11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沈键锋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了题为“Elevated microRNA-187 causes cardiac endothelial dysplasia to promot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rough inhibition of NIPBL”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心脏内皮细胞专一性高表达的miR-187在诱导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医学研究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给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快速分类的技术,结合快速测序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钟内完成分子诊断。
前不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明确“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与奖励奖金挂钩”。此前,教育部也曾发文强调,“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的奖励”。论文与奖励“脱钩”将给科研人员和学术界带来何种影响?论文“注水”、造假问题将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改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