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记者27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代方银教授团队发现了调控寿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中研究揭示了其调控机制。该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得到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支持。其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编者注:从下期开始,我将陆续更新针对【皮肤抗衰】有益的物质,也就是外因篇。但依旧不会提及或暗示任何产品,只从国际医学文献中,总结出能促进皮肤再生、去皱、美白的物质,和这些物质的作用方式和有效剂量,让你从此的产品选择不再吃土。
一直以来,长寿都是人类终极目标。毕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万年富贵。据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3.9岁和77.3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人均寿命一直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什么有的人长寿,有的人却短命?
深夜的广西巴马长寿村,103岁的黄阿公正用竹筒蒸藜麦饭,手腕上的智能监测仪显示心率变异值高达82——这个反映抗压能力的指标,堪比30岁运动员。复旦大学研究显示,携带MAOA基因变异的人,发怒时肾上腺素分泌量比常人少47%。
高寿的百岁老人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老年科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能活到100岁的老人们,从60岁开始,他们的血糖、肌酐和尿酸水平往往较低。《生命时报》结合该研究及专家观点,告诉你如何尽可能地积攒长寿优势。
9月7日报道,俄媒称,俄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内核糖体基因的数量与人的寿命有关。俄联邦国家预算资助的遗传医学科研中心的科学家们以大批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为样本,研究核糖体基因与人寿命的关联,分析拥有多少核糖体基因的人最容易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