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似乎已经来到了眼前。在数据资源日益富集、人机交互渐趋便利、机器学习不断深入、智能应用急剧强大的今天,当“十年寒窗”下的“读书破万卷”可以被人工智能通过一个提示词即刻达成的时候,人还需要手不释卷地埋头苦读吗?人类的阅读行为会被重新定义吗?
【哲思感悟】当下,许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可以帮助人们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献、一本书。人们只需将要阅读的作品上传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就能快速得到对该作品的“阅读理解”。而且,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还可以根据读者不同的指令对作品进行各种视角的“解读式阅读”。
尽管距离强人工智能还很遥远,但由OpenAI开发的ChatGPT开始,到不久前全球370余名专家联名发布《AI风险声明》,再到即将在孔子诞生地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将“人工智能时代”作为对话主题,人工智能技术正持续引起强烈关注。
□刘嘉慧(重庆大学)据四川观察,10月18日,四川成都,科幻大会首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与大家畅谈“科幻”。刘慈欣称:人工智能写的小说越来越好,正在慢慢取代人类作家,他坦言“我不知道人工智能给我还留下多少时间”。就在近日,短篇小说《机忆之地》获得了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写诗写得比我好,画画水平比我高,能剪视频,能做PPT,最近人工智能是真“能”了,我想知道:未来我会被AI取代吗?——人民网网友15*****7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担忧。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从会场到驻地,代表委员们也议论风生。
2025年春节,AI界的“新星”DeepSeek横空出世,短短几秒生成诗歌、小说甚至商业文案的能力震惊全网。从模仿鲁迅的犀利杂文到续写《激荡三十年》,从古体诗到科幻网文,DeepSeek的“才华”让无数人焦虑:人类写作是否会被彻底替代?答案或许比想象中更复杂。
可以说,诗歌是人工智能(AI)写作最早介入的领域,AI写诗一度引起诗人是否会被取代的热烈争论。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关于AI写诗的探讨却陷入沉寂。AI写诗还有未来吗?在日益精进的技术面前,AI写诗是惊艳复归还是黯然离场?
中考作文题目一出,又又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鲁迅先生的文章以深刻犀利著称,若AI模仿其风格来写中考作文,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妙笔生花令人惊叹,还是差强人意有待提升?此外,还特别邀请 AI模仿余秋雨、迟子建等名家文风,并附上一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