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许志杰小清河羊口港将装船的盐盐,历史久远,且有迹可寻,传说在距今5000年前的炎帝时代,就有东夷夙沙部落“煮海为盐”之说。到了夏朝大禹时,青州海盐被定为贡品,春秋时期齐国创造取盐法,留下“古代产盐莫胜于山东,盐法之兴亦莫先于山东”的断言。
来往穿梭于河道上的船只,装运着两淮出产的食盐。所谓两淮,就是淮河南北靠近海边的地区,作为盐的主产地之一,这里生产的盐被称为淮盐。在波澜壮阔的千年盐业史上,淮盐有着“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之称,人们更是用“淮盐出,天下咸”来形容淮盐在古代盐业史上的地位。盐从哪里来?
巨大的“盐晶”型地标建筑、全国独有的盘铁、可爱的盐雕手作体验……在盐城,有一座全国唯一的“国”字号海盐博物馆。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的2023“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盐城,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
人们常常将“柴米油盐”四字连起来用,以代表最淳朴的生活。在汉朝之前,普通平民百姓甚至吃不起油,而作为调味品的盐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产品,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还要先满足了嘴巴的需求,难道古人真的是如此浪漫主义?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 近日,台湾《经济日报》发表了关于江苏省盐城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赓续不断的“盐文化”。报道指出,盐城海盐历史文化景区包括中国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东进路美食街、盐渎公园等部分。中国海盐博物馆。
开栏的话: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一本好书能滋养人的心灵。今日,本报开设《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跟着课本读滨州》栏目,向读者展示滨州大地上存留过的人文事迹、奇珍异宝、文化遗产等,希望对读者尤其是师生、家长有所启发,为“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和书香滨州建设加油助力。
三亚日报记者王鑫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