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阿尔贝·加缪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剧作家、哲学家。据俄罗斯《侧面》周刊报道,加缪认定生活无意义,但这不是停止努力的理由。他年少便投身政治和公共生活而除抵抗运动之外,他没有加入其他任何政治运动,一直我行我素,颇有些“局外人”的味道。
消息传出,无数人都感到震惊,却又觉得加缪不可能得奖,加缪的出版商布朗什·克诺夫来看他,谈到诺奖提名的事,两人都哈哈一笑,觉得根本不可能得奖。因为加缪太年轻了,在过往的历史里,诺奖获得者就没有这么年轻的。
本文出处:《阿尔贝·加缪:反抗永恒》,作者:[法]让·格勒尼耶,译者:谢诗,版本: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4年11月1要谈论阿尔贝·加缪的话,必须先谈论阿尔及利亚——并非要借由他的国家来“解读他”,而是由此才能理解他性格中的某些特征。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这里与您相遇。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加缪早在二十几岁时就已想得透彻:“相信死亡会展开另一次人生并不能令我欢喜。对我而言,死亡是一扇关上的门。我不说这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而说这是一个恐怖而污秽的意外。”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44岁获诺贝尔文学奖,47岁意外去世。(视觉中国/图)1913年11月7日,阿尔贝·加缪出生。1960年1月4日,他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年仅46岁。
荒诞既是一种人生境况,也是一份在世体验。伴随着现代性的萌芽与奠基,宗教与科学的此消彼长把人抛向无限的宇宙,人类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并开始意识到理性的局限性,进而认识到人的有限性、存在的偶然性,荒谬这朵被遮蔽了两千年之久的奇葩开始慢慢展露出它的真容。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死于车祸更愚蠢的了。”——加缪1960年1月4日,一辆轿车驶过桑斯区,向着巴黎飞驰。突然,汽车狠狠撞上一棵悬铃木。阿尔贝·加缪被抛出车外。他的时间停在了13点54分,年仅47岁。警方将这起悲剧判定为车轴断裂引发的交通事故。
在《西西弗神话》中,西西弗认为推动巨石是幸福的。在《阿Q正传》中,阿Q认为别人打他是儿子打老子。那么加缪的存在主义可否归纳为精神胜利法?再提一个更宽泛的问题:如何评价存在主义?可以其优势与局限两方面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