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对于一个新四军一师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主动进攻战役,对于一个动用一师全部主力部队参战的重要战役,对于一个新四军在华中揭开对日局部战略反攻的战役,粟裕却为何委托副师长叶飞担任前线指挥,而没有亲自实施指挥呢?
车桥战役结束后,当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和副师长叶飞把战况向新四军军部领导饶漱石等人报告时,非但没有受到军部的肯定与表彰,相反却受到批评与质询。饶主要是担心一师组织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是否会过分刺激敌人而招致大规模报复问题。
有的人连续提出质疑,车桥战役开始后,粟裕还在170公里之外的师部主持会议,这么远两天哪能赶过去;战场枪林弹雨作为最高指挥员粟裕不可能以身涉险到敌人碉堡底下,并用几个亲身经历者回忆录没有记载过看到粟裕在前线等等为由,推定粟裕没有到过前桥战役前线。
今年是车桥战役胜利80周年,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会员、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继完成《天路淮军》《大胡庄1941》《新安旅行团》“英雄史诗三部曲”之后,通过高强度的挖掘寻访和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的创作,终于完成40余万字史诗性力作——长篇历史小说《车桥 车桥》,该书即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44年2月,为进一步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战略联系,改善苏中斗争形势,新四军第1师决定发起车桥战役。车桥是位于淮安东南20余里的大镇,驻扎着日军40余人的1个小队和伪军约500人的1个大队。
称“粟裕率苏中四分区特务团从东台赶往车桥战役前线”,“东台到淮安市是179.9公里。从车桥到淮安47.5公里。车桥离东台更近,应该是131.2公里。战争年代131.2公里我军行军两天就能走完”,“何况战争年代粟裕率部队可以抄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