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在包头的赤峰小伙儿孙兆永又化身“托尼老师”出门了从2007年至今坚持做公益16年为20多个社区义务理发3万余人次惠及2000多位老人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持续投入30余万元妻子与其一起走上了公益之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益之家他就是孙兆永“每帮老人们理一次发我内心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
主要是修剪长势不好的病残枝、干枯枝、重叠枝、下垂枝、过密枝和遮挡枝,改善树木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得树木在冠形、线条等方面美观协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避免枝条遮挡信号灯,减少交通隐患,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舞龙表演 记者 郭晓云 摄选拔赛现场 记者 吴爱霞 摄精彩表演吸引观众 记者 吴爱霞 摄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 记者 吴爱霞 摄高跷艺人与观众互动诙谐 记者 郭晓云 摄随着“歌游内蒙古——‘黄河一绝’”包头观凌周活动盛大启动,黄河岸边陆续开展各项文旅活动。
中新网通辽3月22日电 题:内蒙古农村“托尼”老师吴秀荣:4年义剪银发超2万次。每到周末,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七家子村的义剪小店里,前来理发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吴秀荣会准时来这里给老年人理发。
元宵节,一个全民的节日,全国都在过。每到元宵节,有着浓厚民俗味道的文化令人翘首以盼。比如,这几天朋友圈里,各种踩高跷、扭秧歌、舞龙等民俗表演被刷爆,有形有感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和外地游客“围观”。首个“非遗年”还未走远,紧随其后的元宵节,依然延续着春节的喜庆氛围,热闹不减。
踩高跷,闹元宵。2月15日上午,在包头市东河区沟门村、工业路,红星环岛、金豪盛宴酒店等处,一支来自民间的高跷队伍为市民朋友带来了热闹红火的表演。包头新闻网全平台直播《西北民俗闹元宵》,带广大网友透过手机屏感受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的红红火火。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包头市各地区紧扣元宵佳节主题,将传统民俗元素巧妙融合,让年味儿持续到底,推出“金蛇贺岁庆团圆 民俗欢歌醉青山”“蛇舞盛世共辉煌,荣耀绽放庆元宵”等10余场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市民共度一个充满
每逢春节,包头街头巷尾就会响起锣鼓和铁镲合奏的声音,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气势凛凛的“狮子”下,在“拔空凌步”的高跷上,在或立或坐的抬阁转阁上,总是活跃着朝气蓬勃的年轻身影。“00”后接过舞狮“传承棒”乙巳年正月十四,气温微凉。在东河区政府广场前,鼓点如雷,震耳欲聋。
3月17日,位于黄河“几字弯”上的璀璨明珠包头,迎来了一场属于春天的仪式——包头黄河开河观凌周活动启动。当天,大批包头市民及外地游客打卡包头黄河岸边,欣赏黄河开河美景。当天上午记者到包头黄河风情园时,两侧古朴的建筑成了热闹的街市。
观看表演为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春节、元宵节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欢庆、祥和、文明、幸福的节日氛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由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九原区委员会、九原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鹿城元宵文化节优秀民间文艺
阳春三月注定与一个温暖的名字相约雷锋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留下了亘久绵长的雷锋精神60多年过去雷锋已逝但一个个“雷锋”仍活跃在我们身边...2023年2月2日晚11时左右,16岁的少年代同科在发现火情后,主动跑到消防车前带路,为现场处置火情赢得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