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湖南】(中国自然资源报)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见证了华夏大地5000年的文明史;“黄山迎客松”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塞罕坝功勋树”彰显出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广东新会天马村村民世代守护“小鸟天堂”,成为我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范例……千百年来,古
【记者手记】光明日报记者靳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年,李白吟出这气势恢宏的诗句时,可能不会想到,崎岖难行、鸟飞不过的蜀道,千百年后已成为著名的文化遗产。“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会议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抓紧制定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标准、规范等配套制度体系,把分级分类保护、日常养护、采伐移植管理等规定落实落细。
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国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撑起法律“保护伞”。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早在2019年便率先立法探索,构建保护体系。如今,在国家法规的加持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古树名木保护走深走实,让它们成为贵州生态文明的生动见证,值得深入思考。
来源:人民日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一株540多岁的“汉阳树”有了新家。不久前,汉阳树公园北园建成开园。一边是古树名木的苍翠,一边是步行街区的活力,历史与现实交汇相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扮靓了城市的风景,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一般来说,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即古树,名木则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
近日,公安部、住建部、国家林草局召开视频会议,联合部署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强调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迅速形成对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切实维护古树名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这两棵银杏既是历史更迭的见证,也是市民休憩漫步、亲近自然、探寻历史的打卡地……”位于玉泉路口西北侧的“灵福银杏”古树主题公园是石景山区于2023年启动建立的全新的古树主题公园。在这里,为古树“办户口”“开良方”“补气血”……让衰老的古树重新焕发生机。
来源:【濮阳日报】本报讯 (记者 袁冰洁) 记者11月13日从市林业局获悉,该局近日下发《关于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强化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力度,集全社会之力共同保护好大自然瑰宝。通知要求,一要全面摸清资源底数。
古树名木承载着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历史变迁,是不可再生的绿色文化遗产。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开展古树名木执法保护,以务实举措为岛城市民守好这份宝贵的绿色财富和“记忆乡愁”。强化执法检查,兜牢古树名木保护“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