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片是山西晋中一带的汉族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揪片又称掐疙瘩,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
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平遥古城,除了悠久古老的人文景观外,怎么也算得上是山西面食文化的老祖宗。小城的面食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一百多种,一般的家庭主妇起码也会做一二十种,就连平遥小伙也会做那么一两种拿手的。比如:切疙瘩,刀削面,擦尖什么的。。。。。。民以食为天。
玉米面煮疙瘩是平遥人的家常饭,可以当粥喝,又可以当主食。玉米粉按颜色区分有黄玉米面和白玉米面两种,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纤维素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预防肠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也是糖尿病人的适宜佳品。
□刘波澜说到面食,山西女作家蒋韵在《北方厨房》中这样写道:“面食,是我们这个省份的强项,一碗面,不知能翻出多少种花样:削面、剔尖、擦尖、抿圪斗、切疙瘩、剪刀面,数不胜数。”蒋韵在此仅简单罗列了六样。有面食研究专家称,山西面食达1000余种。不知这个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杂面齐是用白面、玉米面、豆面掺杂起来做成的面食。切成条就叫杂面齐,切成斜方块就叫“切疙瘩”,切成一头宽一头窄的面条就叫“斜面齐”。杂面齐浇素菜较好,一般不配肉菜。如酸菜豆腐杂面齐,做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家庭腌制的浆水菜连汤带菜用油炝一下,炝的时候放盐和葱末,做成酸菜。
“离家在外,吃到了面,就算回家了。”随着纷扬的面粉飘落到舞台上,今年国庆长假首场《又见平遥》情景剧在观众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作为《又见平遥》的压轴片段,独到而精湛的“擀面舞”除了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还让观众明白了“面”不仅是一种食物,还承载着深厚的三晋文化和淳朴的晋人情感。
春天特别适合吃苤蓝,因为其水分特别足,可以解渴去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苹果的5到10倍,加上其可以生吃,就有了“不是水果,胜似水果”的说法,还含有既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E,钾,钼,钙,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多吃有防癌,防便秘,增强免疫力的好处。